办事大厅

措施要实 机制要新 氛围要浓——代表们为我校人才工作建言献策

作者:小杨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05-01-25

  今天上午,校人才工作会议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6位代表紧扣如何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如何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如何客观评价我校人才工作的状况、我校人才工作如何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如何营造人才强校的良好环境等问题就本小组讨论情况向大会作了汇报。

  大家认为,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必要、非常及时、非常关键,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会议从人才强国、人才强省的宏观背景入手,立足于学校人才工作和人才资源现状分析,看得远,谈得深,问题抓得准,唤起了大家对人才强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视。但是,认识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落实。对此,代表们希望要采取措施、创新机制、营造氛围,保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人才成长是需要环境的,教师成长,制度是核心。如何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适度竞争、宽松和谐的环境,需要在机制上有所创新。有代表认为,人才流动是一个机构的活力所在,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的同时,要完善人才的流出和淘汰机制;要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要把考核制度和学科建设结合,推动学科建设。也有代表指出,《决定》提出要在一年内构建以学科为龙头的教学科研人员的组织体系,这对于推进学校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但如何操作还需细化,建议借鉴有关高校类似改革的经验,提高改革效率、降低改革成本。部分代表认为,人事管理机制创新的核心是分类设定岗位,在此基础上定职、定酬、定薪,建议由学校统一制定整体框架,学院具体实施,以减少改革成本。

  对于学科的人才资源和学院的人才资源的协调问题,有代表认为,目前学科人才资源配置已经受到学院分割体制的严重制约,影响到学校整体发展和二级学院的布局,建议打破或者制约学院分割的人才资源配置体制;赋予学科负责人整合人才资源的有限权力;把学科带头人和重要骨干的工作贡献纳入学校考核激励机制。

  关于什么是人才的问题,代表们较为认同的意见是“人才”是一个有时空限制的概念,“人才”是有层次、有类别,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特点,辅之以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类型的人才,不同“出身”的人才,相互之间要多沟通、多协调,共同融入师大大家庭。关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问题,代表们建议要有重点,要结合学科发展培育人才,要注重对有潜力人才的培养,要加大对“领军人物”的引进力度,要通过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力来吸引并留住人才。

  部分代表还提出了学院总支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问题,认为学院总支在把握政治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参与人才引进和考察以及处理好管理与服务、尊重与引导等工作领域中应该有所为,总支还要加强自身建设、建立抓手、建立一定的工作规范,推动党管人才工作落到实处。

  代表们还对提交大会讨论的《中共浙江师范大学委员会 浙江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讨论稿)、《浙江师范大学“尖峰学者(团队)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讨论稿)、《浙江师范大学处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讨论稿)、《浙江师范大学关于试行教职工年度业绩考核的意见》(讨论稿)、《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及考核的有关规定》(讨论稿)等5个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编辑: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