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中共十七大代表、校党委书记李鲁在京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采访

作者:新闻中心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07-10-20

  连日来,浙江代表团认真讨论十七大报告。代表们认为,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十七大报告中勾勒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蓝图,必将促进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校党委书记李鲁10月19日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浙江卫视的采访。

校党委书记李鲁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
   
  此外,《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也刊发了李鲁的有关发言。

《人民日报》:十七大代表热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人民日报》10月20日报道(记者白天亮、叶帆、孙立极)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代表们在讨论报告时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十七大报告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坚定了我们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

坚持统筹兼顾

  代表们纷纷指出,走科学发展道路,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内蒙古自治区区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韩志然代表说,呼市近两年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各种投资项目纷至沓来。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挖到篮子里就是菜’。即使项目再大,投资金额再多,如果有可能影响环境,也坚决不要。”近两年来,当地清理了一批污染项目,重点发展奶业以及科技含量高的化工医药业,提升了发展的质量。

  “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不仅仅是让老百姓有钱。”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鲁代表认为,人具有社会性,不仅有物质的需求,还有精神的追求,需要美好的环境等。为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使我们的发展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社会规律,使各项事业都得到健康发展。“十七大报告强调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对我们今后开展各项工作极具指导意义”。

新华网:开辟人类文明的新道路——十七大代表热议“共建共享”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慎海雄、白瑞雪、丁建刚)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大同世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梦想。在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而奋力开拓的今天,我们党提出了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现实目标。连日来,出席十七大的代表们热议“共建共享”。大家认为,这是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把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纳入社会建设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曾经拥有“四大发明”的古老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不仅创造了令世界侧目的经济奇迹,还在永不停歇的实践和创新中,探索着文明建设的新的实践形式,翻开了和谐社会的新篇章,开辟出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 

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论述,也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文化也是民生的一部分。”奚美娟代表说,物质和精神的天平不能失衡。关心民生,不仅要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的物质生活,而且要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际上就是关心民生的重要内容。奚美娟说,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对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文化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李鲁代表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从教育、文化等“软实力”上下功夫,培养一代代接班人。 

  ……

新华网:党的十七大勾勒小康社会新内涵

新华网10月16日讯(记者 韩洁 程云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用独立的篇章阐述这些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五个新要求实际上是根据十六大以来5年间的发展实践提出来的,新要求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表明中共进一步理清了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
  ……

  深受瞩目的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也被着重提出。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鲁代表说,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是必然趋势。

新华网:十七大代表热议“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重要支撑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顾瑞珍、李斌、张景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重要论述,引起代表们的普遍关注。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这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了条件。”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代表对记者说。 

  贵州省委秘书长张群山代表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全体国民。切实推进我国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础,是实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前提。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充分表明公民意识是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要素。 

  公民教育就是将青少年和社会成员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的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鲁代表说,“提升公民道德修养,最有效的途径是不断加强公民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加强公民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公民意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

《钱江晚报》:党代表热议新思路新目标——美好生活靠创新实现

《钱江晚报》10月19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徐健 蒋梦桦 胡巍 王科) “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多种重大关系,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单独的章节,将“经济总量”改为“人均指标”……十七大报告中,不少新思路、新提法,让在京参加十七大的浙江党代表非常振奋。
  
   ……

 “人人享有”彰显以人为本

   “这次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享有——‘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对报告字斟句酌、认真研读之后,十七大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鲁注意到了此次大会报告的新意和深意。在他看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下大力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这一措施反哺社会,这体现了党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李鲁认为,和以前相比,促进我国发展的动力已经从单纯的出口、投资等行为渐渐地向消费转化,依靠促进消费来拉动社会发展。那么,怎么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消费,而不是攒着交学费、交医药费、交保险?最可行的就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保障体制做支撑。欧美国家为什么消费水平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只有化解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促进消费。

  “保障是拉动消费的先决条件。如果我们国家13亿人都有保障,没有了后顾之忧,那么这个拥有13亿国内消费者的市场将牢牢地把握住国际经济的主动权。所以说,报告中提到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也就是两个‘享有’,将大大地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李鲁说。

《钱江晚报》:新提法给了我们新鼓舞 浙江团代表争相发言热议报告

《钱江晚报》10月18日报道(本报特派记者 胡巍 蒋梦桦 徐健 王科)从“建设”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翻两番的目标从“总量”到“人均”,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中的许多新提法、新表述,在浙江代表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在昨天讨论报告的过程中,代表们结合浙江实际,争相发言,气氛热烈。 
  ……

代表聚焦教育公平

  在昨天的讨论中,不少代表的话题都围绕教育公平、教育发展展开。

浙江师范大学的李鲁代表说,十七大报告所说“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站在人的发展角度理解教育公平,首先是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公平,让适龄青年不分城乡、不论贫富,都能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其次是公民受教育的过程公平,要能够享受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第三是受教育对象的选拔方式公平,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全民需求的情况下,要有公平的方式选择适宜教育的青少年,不让他们因非知识、非素质、非能力因素失去教育机会。

  这两天,出席党的十七大的浙江代表团继续讨论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校党委书记李鲁就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均衡化问题接受浙江卫视采访。





编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