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与学校的转型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浙江“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格局中,浙江师范大学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日前,我校广聚各方力量,制订《浙江师范大学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主动服务“两创”战略行动方案(草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努力寻求破解之道。
从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 创新强省”总战略以来,我校干部、师生迅速行动起来,以“两创”战略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的特色与优势、结合学校转型发展的实际,制订落实“两创”战略行动方案。
从初稿到定稿,方案四易其稿,在成稿过程中,校党委行政多次召集有关学院、部门(单位)、相关学科、基地负责人举行座谈,一次次紧张而激烈的认真研讨,一次次深入而深刻的思想交锋,都是方案最初的智慧之源,都进一步丰富着、完善着方案内容。
11月20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来我校视察时,校党委书记李鲁就方案初稿作了汇报。黄坤明在充分肯定我校《行动方案》的同时,要求学校紧密结合实际,寻找抓手,突出重点,进一步完善方案。学校又根据黄坤明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对行动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据了解,《行动方案》共分三大部分,一是着力推进教育创新,主动服务浙江教育强省建设;二是着力推进文化创新,主动服务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三是着力推进科研创新,主动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体现了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与特色。
在第一部分,方案紧密结合教师教育发展的大背景,结合我省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结合我校的教师教育特色与发展重点,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全面实施《教师教育改革方案》,沿着教师教育专业化、综合化、信息化、一体化、开放化的办学方向,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课程创新、模式创新、理论创新,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层次与服务能力,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为浙江教育强省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基础教育教师;以成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浙江分中心为契机,积极参与全国教师教育现状调查与政策研究,努力提升浙江省教师教育办学层次与研究水平;以发展硕士研究生层面的教师教育、培养高层次专业化的高中教师为着力点,逐步实现教师培养规格层次的上移。
《行动方案》指出,学校将依托丰富的教师教育办学经验和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优质培训、教育帮扶、送教下乡、合作研究”四大举措,努力参与破解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低、穷、忙、弱”四大难题。我校将在2008—2010年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计划”,免费为全省25个欠发达县(市、区)和3个海岛县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行动方案》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筹建浙江幼儿教育集团等作了阐述。
在第二部分,《行动方案》就如何进一步整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作了明确的解答。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研究,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成立文化产业研发中心,加快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浙江优秀文化传统。
在第三部分,《行动方案》提出要从创新区域产业带研究、拓展浙中城市群战略研究、加强“三农”问题研究、开展非洲投资决策咨询等四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浙中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浙江新农村建设,服务浙江民间资本走向世界。
编辑: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