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招聘会:企业降低门槛 毕业生该下手时需下手

作者:新闻中心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1-04-02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张敏 乐卓尔 王禹霖 鲁佳迪)4月2日,我校2011届毕业生春季招聘会在风雨操场和羽毛球馆举行。本次招聘会共设展位399个,有来自省内外10余个地市的360余所企事业单位参加,提供各类岗位11000余个,据统计有2099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企业招贤纳才出奇招

   “只要是人才,我们什么专业都招”、“请花10分钟时间比较各公司特点,然后再回到我这里”、“只要你想工作而且有耐心,从基层做起有何不好?”……羽毛球馆内,杭州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营运中心主任马立峰站上坐凳,开始了一次招聘会场内的“街头演讲”,很快,许多毕业生被他激情澎湃的演讲所吸引,主动递上了简历。

   记者发现,该公司的招聘登记表也让人耳目一新,不仅有条目清晰的岗位申请表,还有包含40条描述性选项的性格测试卷和整整一页的笔试问卷。“我们公司注重的不是专业对口,而是毕业生的品质。能力的培养可以交由公司的专业培训来完成,但性格品质是与生俱来的,它关系着一个人的未来。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份性格测试卷来反映应聘者的这方面特点。”据马主任介绍,用笔试问卷代替现场的考试,既方便省时,又能直观地看出应聘者的现场反映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银河证券的招聘人员则为毕业生们提供了贴心的“一条龙服务”,从会场外发放宣传单,到会场门口热情迎宾,然后再是咨询、填表、面试,使毕业生们未进企业,就感受到了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招聘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服务可以为单位招徕人才,赢得人心,“宣传做得物超所值”。

   毕业生各显神通“推销”自己

   不光招聘方使尽浑身解数,毕业生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除了必备的简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吴洲星还带来了自己大学四年发表、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厚厚一叠书刊吸引了不少用人单位的目光。“带作品来招聘会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推销’自己,让用人单位了解我的优势,也给他们留下较深的印象,希望今天能找到符合我特长的文字类工作。”吴洲星说。

   “这份是我的专业简历,这份是我的特长简历,我想分别应聘贵公司的物流运输和文字宣传岗位。”在青年汽车集团的摊位前,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杨玛丽投递了自己的“1加1”双份简历。曾在校新闻中心做过三年学生记者的她,在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发表过不少作品,这次应聘,她特意准备了两个版本的简历,分别投递给相应的公司和岗位,以增强求职的针对性。“浙中在线”的招聘负责人对于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杨玛丽非常满意,“新闻采写有特长,在我们这个岗位很吃香。”

   企业降低门槛  毕业生该下手时需下手
 
   从招聘会现场,记者观察到,今年招聘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几乎是我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两倍,而且许多企业还打出了“没有专业限制”、“没有工作经验要求”、“只要是人才,我什么专业都招”等旗号。那么对于这种供需两旺的就业形势,同学们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我觉得找份工作是不困难的,但是对于跨专业就业,我还是有所顾虑,因为自己学的东西专业性比较强,如果冒险跨专业,非但没有体现出我的专业优势,还要从头学起,难度太大了。”生物科学专业的小张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果个人能力允许,我觉得跨专业的职业选择对我们来说是机遇,或许新的领域会有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小左的意见则代表了另外一部分同学的想法。

   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中心的老师建议毕业生,尽管企业对于专业和工作经验的要求放宽了,但是作为毕业生来说还是要看清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主动做好职业规划。在择业上既要谨慎也要果断,该下手时就下手,抢占就业先机。



编辑: 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