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非洲发展趋势与中非关系前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图)

作者:廖梅杰 张月盈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1-04-02

  2010年末以来北非局势动荡,此次动荡的原因、可能走向,对世界政治经济、未来中非关系将产生哪些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都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4月2日,我校非洲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非洲发展趋势与中非关系前景高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教育部、农业部,中国社科院,北京、上海高校及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各方代表齐聚我校,围绕北非局势、非洲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未来中非关系走向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陈仁伟 张晓雷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我校中非商学院院长刘贵今,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王克,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洁勉,我校校长吴锋民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

  李慎明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研讨会的开幕表示祝贺,对浙师大为会议成功举办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李慎明指出,在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当前,浙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编辑部等联合举办专题研讨会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希望与会的资深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研讨协助国家相关部委研判局势进展、科学制定应对策略。
 
  李慎明充分肯定了我校对非工作,并指出,21世纪的非洲是21世纪人类历史的灿烂,浙师大成立中非研究院和中非商学院,开展非洲研究和对非工作,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希望非洲研究院和中非商学院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学术交流,及时研究非洲热点问题,为推动中非友好关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李慎明还就北非局势、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杨光代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对高端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辛勤工作在非洲研究领域、推动中非关系作出积极贡献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杨光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为国内各非洲机构搭建了交流科研成果、碰撞思考智慧的良好平台;开辟了发挥咨政作用、服务国家外交的有效渠道;汇聚了国内国际问题研究重要智库的知名专家,代表了当前国内非洲研究的最高水平,相信经过深入探讨与交流,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北非变局的本质,合理地分析、预判其影响,科学制订应对策略,形成高质量的学术和思想成果,提交国家相关部门作为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为中非关系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杨光指出,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一直高度重视并支持包括对非研究在内的国际问题研究,希望浙师大非洲研究院进一步发挥优势,深化研究,多出成果,发展成为面向非洲的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非洲问题研究的重要平台,国家非洲事务的一流智库,为国家对非外交和我国教育的对外开放作出独特的贡献;也希望国内各方面的国际研究机构共同推进国际问题研究,为中非关系、世界和平、全人类进步事业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王克代表外交部非洲司预祝研讨会取得成功。王克指出,今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也是中非关系和对非工作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一年,在新的十年开始之际,对非工作要开好局、起好步,保持和延续中非关系良好的发展势头,需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对非工作布局。
 
  王克认为,当前在西亚、北非局势风云突变的新形势下,如何准确评估非洲形势的发展趋势、增进中非之间的合作、化解北非局势的动荡对中非关系造成的不利影响、建设性地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问题、树立中国的负责任的良好形象等问题,都值得广大对非工作者和非洲研究者深入思考,本次研讨会为大家集思广益、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王克还就西亚、北非局势影响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形势、对中非关系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吴锋民致开幕词,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非洲研究工作的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详细介绍了我校在非洲人才培训、对非汉语推广、中非教育交流、非洲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吴锋民指出,当前的北非局势牵动世界目光,全国各大国际问题研究智库的知名专家汇聚师大,共同研判北非局势的未来走向、探讨应对变局的有效策略、谋划中非关系的长远发展,十分及时、意义深远,相信通过本次学术研讨和交流,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将为我国应对北非变局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为中非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吴锋民希望,与会领导和专家能对我校的非洲研究学科建设和非洲研究工作多提宝贵意见,齐心协力共同描绘我国非洲研究的美好蓝图。

  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全球体系变革与中国外交总体背景下的中非关系”、“北非国家政治动荡的起因、性质解读”、“北非变局对地区和全球关系的影响”、“中国处理非阿西关系的思想框架与话语建构”等四个主题,解读和分析非洲发展与中非关系。
 
  中非关系的变革与发展显示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巨大进步,对改善中国外交环境和提升国际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就“全球体系变革与中国外交总体背景下的中非关系”问题,刘贵今大使,杨洁勉研究员,外交部亚非司副司级参赞高有祯,曲星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王正毅教授,刘鸿武教授等从不同视角出发,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北非局势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纲教授讨论了中东、北非国家乱局背后各利益主体的矛盾纠纷与利益博弈,世俗力量遭受严重挫折的原因。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教授以“中东动乱的原因与影响”为题,深入剖析同属阿拉伯世界的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缘由及深远影响。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李智彪教授从经济的视角解析了非洲局部地区动荡的多发态势。我校非洲研究院赵俊博士则以“北非政局动荡中的网络政治”为题,分析网络新媒体对北非局势动荡的影响和后果。
 
  北非变局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教授就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否会复制北非乱局的问题,谈论了个人观点。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陈志敏教授、陈玉刚教授就欧盟与北非局势、欧盟的反映等角度看待问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健教授分析了中东、北非政局演变及其影响。我校中非商学院常务副院长舒运国教授从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切入,认为此次北非局势动荡的背后“推手”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包括北非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吸取教训,改变单一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注重发展惠及民生的各类产业,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合作。非洲研究院非洲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小峰副研究员解读了北非政局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非洲研究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刘云教授、非洲经济研究所张小峰副教授从北非变局对中国与北非关系、世界经济的影响层面,分析北非局势对各相关国家的影响。

  与会专家还围绕深化中非合作、拓展合作领域的议题开展探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提出,新形势下,中国对非援助要有新思路才能实现互利共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从宏观上分析了非洲研究对中国比较政治学建设的意义。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进博士就中非矿产资源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刘中民教授提出,中国应该加强对中小国家的国别研究。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刘海方副研究员主讲了“的黎波里到罗安达:距离有多远——安哥拉模式反思”。我校非洲研究院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胡美博士以中国援非50年的丰富实践为基础,提出南南合作的新理念与新模式。
 
  闭幕式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陈国平研究员,刘鸿武教授从中国非洲研究今后的研究方向、青年学者知识积累与个人成长等方面进行总结。
 
  陈国平、曲星、贾庆国、杨光、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常务副主编谭秀英分别主持各阶段研讨会。

  会前,与会领导和专家还参观了非洲博物馆。
 
  国内近50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高端学术研讨会,分析了北非局势动荡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未来中非关系产生的影响,论证了中非关系健康发展的重大国际意义,深入探讨了中非合作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利益共赢,并就在当前复杂背景下推进中非关系提出了初步的对策。
 
  据悉,为配合此次会议举行,非洲研究院各研究所围绕主题提交了20多篇会议交流论文。



编辑: 廖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