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5月30日,一场以“江南好”为主题的人文学院师生经典诗文朗诵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精彩上演。
人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20余名教师代表与70余名学生一起,共吟江南名篇佳作,齐诵江南风情万种。该活动作为人文学院第三届“师范技能月”的闭幕式,处处彰显了学院上下重视师范技能,以活动拓展师范教育形式的理念。
折扇轻垂,舞姿翩然,一曲展现江南风韵的舞蹈《秀色》拉开了朗诵会的序幕。由三位老师题写的书法卷轴“雨润江南”、“潮起江南”、“月满江南”在柔美的舞蹈中次第展开,构成了朗诵会的三大篇章。
朱茜 摄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在诗文情景朗诵《八咏情怀》中,8名师生将古今名士寻访八婺大地留下的墨宝串联成篇,在抑扬顿挫的吟咏声中,带领观众游八咏楼、登玄畅楼、攀芙蓉峰、探朝真洞、戏双龙洞……感受江南胜景的文化魅力。
苏州话、常州调……在浅吟低唱式的江南“闲话”中,方言学教师通过《泊秦淮》、《送人游吴》等诗歌的方言演绎,将朗诵会变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方言教学课。
话剧《雷雨》的演出,将朗诵会推向高潮。8名老师打造的“全明星”阵容、贴近原著的装束、精彩的台词,无不赚足眼球与人气。节目所选取的三幕剧,着力展现江南氤氲雾气笼罩下两个家庭千丝万缕的伦理关系,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都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悲剧。老师们的倾情演出,既展示出名著的不朽魅力,也显露出教师们优秀的专业素养。“轰隆~”,话剧在一声惊雷中戛然而止,全场寂静数秒后爆发出比雷声更响亮、更持久的掌声。
朗诵会上,人文师生玩转古今器乐与文房诸宝,大展各类艺术才能。一曲《将进酒》融合了诗、剑、乐等古典元素,荡气回肠的侠文化引起了台下观众的共鸣;回归以歌诵诗传统的“旧词新唱”、油纸伞下的烟雨旗袍秀、清幽婉丽的越剧联唱,烘托出江南灵秀之气;外国留学生也来客串,身着中山装深情朗诵一首《雨巷》,表达对江南的深沉热爱。
朗诵会最后,学院领导班子集体上台,吟唱主题诗歌《江南好》。院长现场挥毫泼墨写就一副《江南好》字画,副院长谱曲并献唱,舒缓的钢琴伴奏下,院领导深情合诵,诵出江南醉人风情,也道出和谐育人环境下的师生真情。
这是人文学院继去年“我爱这土地”师生经典诗文朗诵会后组织的又一次师生朗诵会,活动筹备历时一个多月,演绎了古今名家的近30部诗文作品。师生同台演出,既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教师魅力,也为教师亲身传授师范技能提供了生动教材。
据悉,人文学院本届“师范技能月”分七大板块,包括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与指导、师范生专业技能基础考核与竞赛选拔、调研与见习、新博士课堂、教授课堂、师范教学技能成果展等内容,历时两个月。
编辑: 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