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我校非洲研究院与外交部政策规划司联合主办“深化合作,推动中非关系再上新台阶——中非合作论坛回顾与展望”专题学术研讨会。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戚振宏、副校长王辉出席会议。此次会议是为今年7月将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的筹备而进行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及我校非洲研究院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会议。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主持会议。
张晓雷 摄
王辉致欢迎词,向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多年来对我校非洲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等情况。王辉表示,我校非洲研究以服务国家对非战略为己任,以非洲发展问题和中非关系发展为重点研究领域,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学校今后还将支持和促进非洲研究学科的发展。
戚振宏指出,“中非智库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召开在即,本次研讨会主要是在总结回顾中非合作论坛发展经验及启示的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中非合作论坛如何进一步有效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会人员围绕“中非合作论坛发展及经验启示”、“中非合作论坛及中非关系面临的新形势”、“中非合作论坛及中非关系前景展望”三个议题开展研讨。
针对“中非合作论坛发展及经验启示”的议题,刘鸿武教授回顾了中非合作论坛发展历程,深入分析论坛对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刘鸿武认为,中非关系是撬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结构的一个支点,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变革与发展不仅展示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巨大进步,更呈现着中国外交面向新世界的鲜明个性与活动。非洲研究院王学军副研究员阐释了中非合作论坛对新形势下我国如何做好总体外交的启示。王学军认为,在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扩大、中国与全球各地区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新形势下,中国外交应进一步调适拓展不干涉内政等传统原则的内涵,以满足中国维护海外利益、树立负责任新兴大国形象的需求。
在“中非合作论坛及中非关系面临的新形势”的议题讨论中,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分析了中非合作论坛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提出了加强和完善论坛机制化建设的若干建议。非洲研究院刘云教授从中方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开拓和深化中非合作的优势和局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非洲研究院姜恒昆副研究员则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和中非关系发展面临西方的干扰因素、非洲内部政治、经济、安全风险等内外挑战。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研究员、我校中非国际商学院常务副院长舒运国教授、非洲研究院牛长松副研究员对“中非合作论坛及中非关系前景展望”发表了观点。张宏明指出,中国应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平台,推动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舒运国认为,为更好地实施中国对非“走出去”战略,应结合中国国内发展需求。牛长松就如何借助中非合作论坛提升我国对非洲的“软实力”影响谈了看法。
戚振宏作会议总结,戚振宏一行还参观了非洲博物馆和非洲研究成果展厅。
据悉,2009年,我校非洲研究院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研究中心。近年来,研究院多名学者跟踪中非合作论坛发展,长期开展该方面研究,向外交部提交了多份相关调研报告。2011年,受外交部委托,承担了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下设的“中非合作论坛举措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评估”项目,其结题报告书受到外交部肯定。
编辑: 廖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