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中非智慧 创新学术交流 共铸思想高地
中非智库论坛第三届会议开幕式暨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启动仪式
在京隆重举行
《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2—2013》同时正式发布
10月21日上午,由“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指导、我校主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三届会议开幕式及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的相关领导,我国和40多个非洲、欧美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两百多名智库领袖、著名学者、政府官员、媒体代表等济济一堂,出席这一中非思想界与知识界的盛会,就“中非关系的提升与中非软实力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2—2013》也于同日在此正式发布。
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外交部副部长翟隽,非方智库代表、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斯迪诺珀洛斯,中方智库代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非洲驻华使团长、多哥驻华大使塔·阿马,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袁力,中非智库论坛主办方代表、校长吴锋民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委秘书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卢沙野主持。
杨洁篪代表中国政府对中非智库论坛第三次举办及“10+10计划”正式启动表示祝贺。杨洁篪说,中非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中非关系正成为国际关系中最具活力的一种关系。顺应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双方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倡议实施了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中非学者智库交往从少到多,合作由浅入深,中非学术研究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带动了中非人文交流和民间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交流计划的引领下,中非智库论坛得以创立并实现机制化,为中非智库学者间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去年7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会议决定实施“10+10计划”,使中非智库交流与合作迈出了新的步伐。
杨洁篪指出,我们在为中非关系发展取得成就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中非合作各领域发展尚不均衡,合作中遇到不少“成长的烦恼”,还面临着一些外来干扰和阻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中非合作既需要融资,也需要融智。中非关系的深入发展,为中非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开辟了广阔天地。杨洁篪希望双方智库学者抓住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增强使命意识,把握时代特性,加强对中非关系和涉非、涉华研究,为中非关系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在国际上争取更多话语权,更好地服务双方关系发展需要。
翟隽代表外交部和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对会议召开和计划启动表示祝贺。翟隽强调,中非友好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同中非学术界朋友的积极参与分不开。近年来,双方智库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施三年多来的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累累硕果。在交流计划支持下中非智库论坛第三届会议,将再次掀起头脑风暴,为中非关系建言献策;“10+10计划”的正式启动,则是中非双方,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会成果的具体行动。中非学术界高频率、规模化、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有效增进双方的了解,丰富中非人文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同时对中非关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翟隽希望中非学术界铭记杨洁篪国务委员的嘱托,以促进中非友好为使命,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从战略高度思考中非友好大局,不断提高交流水平、拓展合作方式、丰富合作成果,多出研究精品,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斯迪诺珀洛斯说,十分荣幸能与来自中国和非洲的一些顶级智库机构的代表们相聚一堂。她认为,“10+10计划”是促进中非合作、加深中非间相互了解而搭建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为今后中非间的可持续性未来绘制了发展路线。斯迪诺珀洛斯指出,帮助中国更好地了解非洲包括南非,以及非洲作出种种选择时所处的区域背景,是中非目前所开展的以及即将要开展的合作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这些研究工作对促进中非间的政治与经济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斯迪诺珀洛斯表示,中非智库论坛和“10+10计划”为中非多年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建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今后,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期待通过与中国的学术研究机构展开更多、更紧密的合作交流,使双方关系朝着均衡、友好的方向不断巩固和发展。
李扬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方智库对论坛举办表示祝贺。李扬说,这次会议启动的“10+10计划”,是中非智库交流的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强化。双方智库之间结对交流,形成相对固定的伙伴关系,必将进一步促进智库队伍的建设,推动智库交流的发展,提升智库研究的质量,更好地发挥智库在促进中非关系发展中的智力支持作用。李扬还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央政府设立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承担学术研究和智库研究上的双重职能。李扬认为,中非智库“10+10计划”的启动,必将有助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非洲同行之间、中国智库与非洲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之迈上新台阶,提高到新水平。
塔·阿马代表非洲驻华使团,对论坛举办和计划启动表示祝贺。
袁力说,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和支持中非人文学术交流,向中非文化产业企业、传媒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主动对非洲国家、地区产业进行规划研究,利用开行融资优势推动规划实施。开行还直接参与中非人文交流及学术研究,助力政府和企业举办智库论坛,资助中非合作研究课题,累计为非洲40余个国家提供培训近900人次。袁力指出,这次会议是中非学术交流的又一次盛会,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10+10计划”在双方共同的努力推动下,即将启动实施。我们将按习近平主席访非时提出的对非“真、实、亲、诚”的要求,从中非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交流,增进共识,为进一步提升中非关系、推动中非务实合作和共同发展建言献策,为世界共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吴锋民简要介绍了我校对非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前两届中非智库论坛的举办概况,并向“中非智库论坛”的指导单位、支持单位和协办单位表示感谢。吴锋民说,本届论坛以“中非关系的提升与中非软实力建设”为主题,将探讨一系列具有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的议题。加强中非学者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既是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非实现各自复兴的现实需要,将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有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对话。相信通过与会代表、中非各智库的坦诚对话和友好交流,必将进一步促进相互了解、增进双方共识、推进中非友好,为全面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扎实推进双边务实合作贡献思想智慧。
卢沙野在主持开幕式时简要介绍了“10+10计划”的情况。
与会嘉宾共同启动“10+10计划”,这标志着中非智库合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塞内加尔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理事会、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和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非洲研究所、外交学院非洲研究中心和喀麦隆国际关系研究所、我校非洲研究院和尼日利亚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和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和平与安全研究所、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和肯尼亚非洲经济研究所成为首批“10+10合作伙伴”。
出席仪式的领导还有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中联部四局副局长巢卫东、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业务局副局长石纪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郑新浦、校党委书记陈德喜等。
开幕式前后,杨洁篪与陈德喜、吴锋民亲切交谈,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我校宣传展板,对我校对非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与非洲》、《中国国情国力》、《财经国家周刊》、《浙江日报》等10多家主流媒体或学术报刊的代表应邀报道论坛举办盛况。
开幕式结束后,由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编纂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2—2013》成果也在会场正式发布。据悉,这是《非洲地区发展报告》第二次在京举行发布会,它与本届论坛的相关成果互为呼应,标志中国的非洲研究领域日益拓展,成果形态也日见丰富多样。
开幕式后,本届论坛以“中非关系的提升与中非软实力建设”为主题。刘鸿武主持了论坛第一次全体大会,外交部前副部长吉佩定、尼日利亚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阿金特那瓦、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所研究员杨立华、塞内加尔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理事会秘书长萨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和平安全研究所所长柏赫、我校中非国际商学院院长刘贵今、卢旺达国立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查尔斯等主讲嘉宾,围绕着中非关系转型提升的动力与方向,中非价值理念与发展软实力建设、中非学术思想交流与智库合作等论题做了深入阐释。
当天下午,会议分为三个分会场,两百多位中外学者分别就“中非关系的提升:动力、方向与举措”、“为了发展的软实力:中非自主价值观构建”、“中国的非洲研究与非洲的中国研究:合作与创新”等分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对话。
据悉,22日上午,论坛还将举行第二次全体大会,有关专家将作主旨发言;在闭幕式上,本届论坛还将公开发表“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倡议书”,向世界传递中非学术思想界的共同声音与主张。
中非智库论坛自2011年创立以来,以“民间为主、政府参与、坦诚对话、凝聚共识”为宗旨,先后在中国杭州和埃塞俄罗比亚首都亚得斯亚贝巴成功举办第一、第二届会议,邀请来自非洲、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著名智库、大学、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专家、学者、官员、企业家与媒体人参与,就非洲发展问题与中非关系及相关领域的话题进行坦诚对话、思想交流与政策研究,以增进中非了解,扩大中非共识,同时为新形势下发展中非关系贡献思想智慧和政策建议。中非智库论坛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并正式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成为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拟定的未来三年中非合作举措之一。论坛获得了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委员会的指导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支持,并得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协办。
近年来,作为国家非洲研究重点基地,我校非洲研究院秉持“非洲情怀、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治学理念,以“当代非洲发展问题和中非合作关系”为当前主攻方向,并积极开展非洲历史文化、民族宗教方面的基础研究,承担了大批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配合国家领导人出访次在非洲主办研讨会,并深入非洲开展调研,向政府部门提交大量内部咨询报告,多项政策建议被采纳,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嘉奖与批示;编纂出版八大系列120卷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主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年度报告《非洲地区发展报告》,创办了《非洲研究》专业杂志,积极开展学术外交,创办“中非智库论坛”,配合国家领导人出访多次在非洲主办高端研讨会,还建成国内首个非洲博物馆,面向大众普及非洲知识,从而形成了集学术研究重镇、高端思想智库、国际交流基地为一体的对非工作创新格局,被教育部誉为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典范,“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
编辑: 廖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