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人文学院举行“北山行”经典诗文朗诵会(图)

作者:袁枫 洪圆玮 王汕环来源: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13-12-31

  “北山巍巍,婺水潺潺,化成天下,唯我人文……”12月28日晚,人文学院经典诗文朗诵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晚会以“北山行”为主题,由人文学院师生携手回溯绵延历史,展现了深厚的学术文化底蕴,共同感受“北山上的歌唱,光荣与梦想”。

  校党委副书记张先亮,副校长李伟健,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朱坚,及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负责人等出席并观看演出。人文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参与演出,7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享盛典。

  北山文脉,追溯与传承

徐凯 王美松 摄

  登临玄畅楼,泛舟双溪晚,置身丽泽书院,倾听鹅湖之辩,追溯婺州悠久的文化,人文学院院长吴泽顺饱蘸浓墨,挥毫写下“北山行”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拉开了整场晚会的序幕。

  副院长傅惠钧作词谱曲的《北山行》,在悠扬的钢琴声和刘力坚老师的指挥中,向观众呈现出宏大的历史画卷。“我站在北山之巅,回望历史绵延……”党委书记李翔翔和王洪钟老师铿锵有力的吟诵,先声夺人;钱淑英和傅惠钧老师联袂演唱,饱含深情,伴随着吴洪涛、赵志辉等60余名师生的唱和,尽显“海纳百川”的恢宏气势。

  从巍峨北山到婺江南北,王洪钟、宋清秀、邱江宁、赵瑶丹、宁辰、马俊江、李震、刘江凯等8位老师带来的诗歌朗诵《八婺诗魂》历数从古至今八婺大地上的经典佳作。从沈约“登楼望秋月”,到李白“闻说金华渡”,再到艾青“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与文豪心神交汇之际,老师们的吟诵引发人文学子的强烈共鸣。由高玉海老师指导并参演的《北山文华》则追溯北山文、赋千年风雅,其间吟诵的由我院黄灵庚教授创作的《北山赋》更让观众领略大气磅礴的词赋才情。

  继而,晚会在黄灵庚、王尚文、王加丰和吴泽顺四位教授倾情演绎的旷世之辩《鹅湖之会》中推向高潮。四位学术成就卓著的学者分别饰演吕祖谦、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身着古装,穿越千年,风度翩翩,据理辩论,再现当年理学与心学激烈的思想交锋。《鹅湖之会》由崔小敬老师撰写脚本、担任编导。台下观众感叹:“他们的表演,堪称学院的一段佳话”。

  话剧人生,绝望与希望

  由老师们编排的经典话剧《雷雨》自去年演出以来,广受师生欢迎,今年再度上演,成为 “保留节目”。于淑娟、刘永良、钱淑英、占梅英、吴翔宇、莫世亮等原班人马再度上演父子母女两代人的爱恨情仇。

  繁漪的畸恋,周朴园的复杂,举手投足间,老师们的精湛演技打造了传统剧目里的典型形象。这些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一面”,让场下的观众感叹不已,引发阵阵掌声与喝彩。2010级学生陈王霞激动地说:“《雷雨2》比《雷雨1》服装更加精致,演员更加入戏,演技更加到位,今晚的表演绝对精彩。”

  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带着天马行空的想象,由常立老师指导、阿西剧社表演的青春歌舞剧《凡事向好看》则叙述了“学者之城”里的“公主”挣脱束缚,追求成长空间、自由与爱的过程。 “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一如剧名,他们用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源源不断传递正能量,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

  歌舞盛会,古典与青春

  守得住讲台也站得上戏台,人文师生从来不乏才情,多位老师和同学带来的戏曲联唱,将跌宕婉转的越剧,诙谐活泼的花鼓戏,委婉质朴的婺剧和高亢亮丽的国粹京剧一一呈现,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这些古老戏剧的艺术魅力。除了《白毛女》、《千古风流八咏楼》等精彩节目,宋六旬老师和2012级学生王王英表演的《刘海砍樵》、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王帅乃献唱越剧《九斤姑娘》等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王冰冰老师指导的《醉江南》和《青春舞步》展现了江南的灵秀与青春的朝气。《醉江南》16位美丽秀气的女生身着蓝色衣裳,以一颦一笑的优雅与婉转,淋漓尽致地为观众诠释了古典江南的秀美与灵气。相反,《青春舞步》则以其时尚前卫的打扮,和动感十足的舞步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别样的活力与魅力。

  最后,一曲师生合唱《人文一家亲》再掀晚会高潮。“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风雨同舟,相知相守,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李蓉、匡虹霓、吴述桥、金科等老师的歌声与学生的和声交汇合流。

   据了解,本场晚会共有37位人文学院教师和80余名学生参与演出,“经过两三个月的精心策划和默默付出,师生们才得以在舞台上的默契配合、和谐互动,充分展示人文学院的人文气息与师范文化。”继“江南好”、“我热爱这土地”之后第三次主持经典诗文朗诵会的人文学院副院长葛永海教授说。  



编辑: 孙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