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报道2:贯彻群众路线 凝聚发展力量

作者:陈仁伟 廖梅杰 朱慧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4-02-16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在全校师生党员中开展了以“改进作风作表率,服务师生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步骤、有计划、实打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转变作风、密切联系、凝聚人心、推进工作的显著成效。

工作作风更务实

   【数据点击校领导班子成员共62人次分类召开了11个层面代表座谈会35个,444人次参与座谈,共征求到原汁原味意见建议1276条;和2012年同期相比,全校性会议减少18%,以党委、行政及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文件减少12%,“三公”经费同比下降43.74%。

   每个机关科室门口牌匾上职员的姓名、职务、照片一目了然,“在岗、临时外出、开会(上课)、出差”等去向及时更新……辅导员王老师觉得机关部门亮牌上岗很实在。

   这是因为校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解决了师生反映较为强烈的“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从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学校党委就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坚持开门搞活动,认真倾听师生心声,并从师生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四风”抓起,让师生切实感受到变化。

   召开座谈会听意见,开展网上在线交流,进行蹲点调研,进课堂、进学生公寓“双进”工作常态化……校领导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走亲连心活动,率先垂范,改进作风,一级带着一级深化作风建设。

   校党委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自选动作”,开展了提能增效、提振干部精气神和提升育人形象三个专项集中行动,找准症结,对准焦距,采取切实举措,密切机关基层关系、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难点问题、师生热切期待的焦点问题。

   务实的工作作风,成就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勤俭办学扎实推进,“三公”经费管理更加严格,同比下降43.74%;干部管理更严、考核更完善、培养力度更大;师德师能建设进展良好,全员育人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这些让师生受益的变化,也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师生员工普遍反映,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在改进作风上确实是动了真、碰了硬,解了难题、办了实事,文风会风明显好转,党员干部的作风有明显改进。

服务师生更贴心

   【数据点击全校共落实7批204条“即知即改”意见建议,全部在校内公示,接受广大师生监督。整改落实环节,又明确了30项重点整改事项和3个重点整改项目,并制定了专门的整改方案,逐项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

   每到学期末,到财务处报账就成了一件颇让人伤脑筋的事。且不说人多拥挤,排队耗费时间、影响工作,就算提前个把小时上班去领号,也常常要经历渺渺无期的等待,并且一不小心就成了那个倒霉的“下次再来”者。

   可上学期末,法政学院院办的伍晓芳老师却享受到了“私人定制”版的财务报销服务。她通过财务处的“网上预约报账”系统,在自行分类整理发票、填写一些基本的发票信息后,选择了三天后一个自己有空的时间段,然后无需等待,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报销。并且由于现场只需审核发票信息,整个过程比原先缩短了许多时间。

   这是财务处为缓解高峰时段“报销难”问题而推出的新举措,它大大简化了办事流程、缩短了等候时间,为师生们提供了便利。此外,财务处还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延长报销时间、简化审批程序、推行无现金结算等措施,不断推出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各部门根据职能进行“整改认领”,逐一分析,按照“从问题最突出、反映最强烈、师生最期盼的地方改起,不等不拖,即知即改”的要求,推出了一系列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办实事、办好事、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整改举措。

   教室里的桌椅坏了没人修,幼儿园门口拥堵严重,学生公寓水电欠费能否提醒,运动场地有限满足不了需求……后勤保障方面的建议丰富而具体。学校校园建设处、保卫处、后勤集团等部门立即行动,推出一系列顺应群众期盼的新举措:教学设施的管理维护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快速反应机制初步建立;幼儿园门口摆放警示标志,在上学、放学时段加派人手进行交通管制;建成后勤集团网上服务大厅、报修、微信公众平台等,并逐步在各公寓安装水电转账机;新建14片篮球场、12片排球场、2片五人制足球场等运动场地,体育训练用房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优质的服务,让师生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师生关系更密切

   【数据点击1000多名“新生之友”走进1500多个新生寝室;创新举措,推进全员育人,“老师乐找学生 学生爱找老师”的氛围逐渐浓郁。

   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在征求师生意见时发现,有些学生希望老师课后多和学生“呆”一起,有些老师则建议学校提供更多设备和场所方便教师给学生课余“加餐”上课讨论。拉近师生距离是学生的需求,也是老师的需求,学校将密切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作为改进工作作风、服务师生的主要举措。

   读书会、机械加工试验班、电影放映室、设计工作坊、学科竞赛梯队……越来越多的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组建课余学习小组,义务为学生举行讲课、研讨、沙龙、交流等学习活动。“第一课堂认真学,第二课堂选择学”,电影放映室创办者文传学院余韬老师说,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外共同寻找自主学习的兴奋点,这种基于自发的互动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而对学生来说,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则让自己忙碌起来,有事情干、有问题问。

   2014年元旦新年的前一天,初阳公寓A1-114的朱眉清等4名同学收到了《中华史》、《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论中国与世界》、《正能量》4本书籍,这是该寝室的“新生之友”陈伯伯——校党委书记陈德喜赠送的新年礼物。4名同学感叹,中秋与陈伯伯分享月饼的团圆之意,新年与陈伯伯分享阅读的充实之感,陈伯伯真是寝室的“新生挚友”。

   下半年以来,我校体会与学生互动乐趣的还有作为“新生之友”的1000多名教职工。包括校领导、党员干部在内的1000多名教职工与1500多个新生寝室结成对子,加上不断完善的学长辅导制、辅导员、班主任谈心谈话制,让学生遇到困难、心情失落时,愿找老师、爱找老师。师生关系密切了,“老师乐找学生 学生爱找老师”良好互动的氛围也渐浓郁,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内的“全员育人”机制也不断完善。

规章制度更完善

   【数据点击学校开展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其中明确了重点新建制度20项、重点修改制度65项、废除制度20项。

   2013年12月31日,学校印发《专项工作负责制实施办法》,对落实涉及师生需求、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的专项工作负责制作出具体规定。这是我校提升服务师生和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的又一“实在”制度。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校积极实施规章制度“废改立”,确保以常态促长效,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废改立”中,我校既立足当前、切实解决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重点在建立健全推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推进学校发展长效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师生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如有学生反映出国(境)交换生学分转换手续过于繁琐,教务处等部门即刻响应,10月中旬出台《本科交换生课程认定和学分转换暂行管理办法》,简化办事流程,规范转换程序。有老师提议学校应当加大对青年教师入职后的培养力度,人事处等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新教工进校跟踪和培训工作,将出台《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若干意见》,对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职业发展规划,学校的人才培育计划、助讲培养制度等给出具体意见和举措。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校共梳理出拟废除制度20项、拟重点修订制度65项、拟重点新建制度20项。拟重点新建的20项规章制度既有学校整体性工作的《专项工作负责制实施办法》、也有党员干部管理专项的《从严管理干部实施办法(试行)》;既有人才培养的《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研究生教学工作规程》,也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工作、公共资源使用和共享……学校将好的做法、要开展的工作、需要承担的工作职责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真正使贯彻群众路线、服务师生没有休止符。

内涵建设更给力

   【数据点击在《中国大学评价》2014大学排行中,我校跃居第85名,连续4年进入全国高校百强并稳中有升;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大学总排行中,我校位居第90名,首次进入该排行榜百强;在中国校友网2014年大学教师水平排行中,我校位列第79名,首次进入百强。

   成功举办“中非智库论坛”第三届会议,入选外交部“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首批中方智库单位;与地方合建网络经济创业园、产学研联盟中心,与兰溪市合作共建行知学院工作,与义乌市政府洽谈合建技术转移中心;合办附属大目湾实验学校、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附属秀洲实验学校、附属花园国际学校……

   自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校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发展、拓展教育合作的举措“密集轰炸,遍地开花”,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

   教育实践活动中,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活动同落实校第五次党代会目标、完成年度任务相结合,以好的作风、好的状态,全力推进内涵建设,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

   校党委原则通过了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化改革工作已经启动;新一轮学科建设规划初稿已经形成,正在完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有序推进,开展了第二届教研活动展示周、第三期青年教师研修班,推出优质课126堂,开展课堂教学巡查8次、教研活动展示周2期,2013年度选派52位中青年教师到境外研修,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已经出台;与地方的战略对接势头良好,基本完成校地战略对接方案……

   一系列推进内涵建设的举措,推动了学校事业发展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上,在《中国大学评价》2014大学排行中,我校跃居第85名,连续4年进入全国高校百强并稳中有升;核心指标上,入选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8门、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6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获国家基金项目6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出全国平均资助率5个百分点,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4项,在省属高校中名列第一,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



编辑: 廖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