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金华武义县山下鲍村,一处废弃小学教室内。天色还灰蒙蒙,美术学院的赵溅球教授简单洗漱后,便开始挨个敲门催学生起床。几乎每天早晨,他还要把教室和走廊再仔细拖扫一遍,让学生住得更加舒心。
去年11月的这次写生持续了十一天时间,距离并不算远。“近几年,赵溅球带着他的研究生弟子,背着画夹走遍了太行山脉,云贵高原,湘西和洞庭湖流域等名山大川。”美术学院的张禾教授说,去省外的写生,赵溅球每学期都会组织一两次。
学院里,赵溅球有个意笔中国画的研究生工作室,他总共带了13个研究生,平时每周还有12节本科生的课。赵溅球曾入选当代中国山水画二十大家,并在中国美术馆开过个人画展,在画界小有名气。对教书育人,他也别有一番心得,前不久还获得我校“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称号。
以画育人:砚田耕种桃李
赵溅球好友、湖南师大的李蒲星教授曾说:“赵溅球20年的创作是低量的,数以百计而已,与那些批量复制自我繁殖的丰产相比,赵溅球更像一个精耕细作的农夫。”不仅对画如此,赵溅球对学生的培养也一直遵循着“重质”原则。他说每个学生都像是自己的一幅画,需要精心构思,仔细雕琢。
为了让大家都能了解自我价值,画室里的13个人几乎都被推选为“室委”。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赵溅球还练就了“以画识人”的本领,这是他育人的第一步。“一般内向沉稳的人,画作便显得细腻;而外向热情的人,画得就很大气粗犷。”
赵溅球施教不仅关注着画者性格,还要看其未来的发展意愿。“想当老师的学生,就要着重帮他拓展画域,还要培养他扎实的基本功;以后想要搞专业创作的,就要带他往专业领域里深入研究。”
几乎每次教学生作画前,赵溅球都喜欢侃一番老庄之道。从天人合一到清净无为,从自然美学到上善若水……赵溅球教画从来不仅仅停留在“怎么画”,他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画”。“中国画能够给人带来别样美的熏陶,就在于它的根底紧紧扎进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几节课后,赵溅球还会向学生推荐《道德经》等满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
“赵老师给评画,一般都说好。”学生王宁说,赵溅球一直奉行鼓励型教学手法,从不轻易批评学生。刚开始入门,赵溅球就告诫学生要勤奋,要脚踏实地打基础。一本《芥子园画谱》,每个人都要反复临摹至少两个月,即使大多数人在几个礼拜之后便面露难色,赵溅球仍不“松口”。
名师出高徒,赵溅球带出来的研究生作品曾二十余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学生中有多人举办过个人画展或联展,出版个人画集和专著多本。
以画达意:集美天南地北
赵溅球特别强调让学生们“去感受美的氛围,锻造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他对学生们的写生作业特别重视,在他看来,写生就是一次让学生们能够“触摸美”、“感悟美”的绝佳机会。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刘士忠评价“赵溅球把写真与创作合为一体,提供了一个学习创作的成功样本。”有时仅仅为了让学生画好一朵野花,赵溅球就会特意翻来一堆绘画书籍,仔细告诉学生人工栽培的花与野花形态及色彩的微妙差别。
赵溅球看东西也有个特殊习惯,有时他会坐在那里盯着一样东西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一动不动,别人以为他在发呆,其实他在观察物体的微观细节。在指导学生绘画的时候,他就特别会“挑刺儿”,甚至小到房顶瓦片的纵横排序、芦苇枝节的纹理与长势。他常说:“只有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你的作品才会比别人优秀。”
最近,赵溅球又带学生去了一趟高村附近的农田里写生黄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细致观察,当天赵溅球甚至买了一簇黄豆移栽到工作室里。从绿芽画到枯萎,学生们整整盯着黄豆画了半个月。
外出写景,难免遇到坏天气,一遇雨天,学生们便得撑伞或躲到人家屋檐底下写雨景。为此,赵溅球还手把手教学生对水墨写生工具进行防水防雨改造。
晚上八点左右,是赵溅球固定点评学生一天写生“成果”的时间。大家说说笑笑讨论后,卸下一身疲倦,赵溅球还是个“老顽童”,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地玩起扑克解闷。
远写近也写,校园里哪里好看,赵溅球就把学生往哪里带。三四月份时,9幢楼前的马尾松和梧桐树;早秋时节,启明湖里的残荷都要写入画卷中。
学生老是跟着赵溅球天南海北地跑写生,感情怎么会不好?研三的朱春燕说自己就是在这样的写生中与赵老师一点点“写”出了感情。当面不好意思叫,其实学生们私底下都叫赵溅球“球哥”。
以画寄情:精耕细作得天然
中央美院的罗世平教授说:“看了赵溅球的画以后,忘不了这个画家。”对于赵的学生来说,赵溅球本人要比他的画更难让人忘记。
出去写生时,一副画架就得从清晨一直摆到日落。午饭,赵溅球只带两个馒头和一瓶热茶充饥;午睡,他就带着学生坐在石头上靠着树干休息一会儿。
暑假时,赵溅球跟着学生们一起在学校里作画,两个月里学生只见过他穿过两件领口袖口都已磨白松垮的T恤。除去正式场合,一年到头,赵溅球都只穿一双鞋。当代湖南女作家叶梦曾对赵溅球的印象是“虽然身为大学教授,但性格憨厚朴实得却像一位农民。”
对己节约,对生慷慨。逢年过节,只要身边有学生,赵溅球都会主动带她们去外面搓一顿。去年招生名额变多,原有画室空间不够,赵溅球甘愿先自掏腰包改造画室:重新安排座位,拼接画桌,还专门请木匠给每个人在墙边安装了一人一块3平方米的大画板和小柜子。
而平日里点点滴滴的好,学生秦芳说自己数也数不过来:画室里一到饭点,赵溅球就会先催学生去吃饭;水槽脏了,赵溅球会主动买钢丝球来擦洗;遇到学生生病还坚持画画,就扭着脾气要让她先回寝室休息;画累了,赵溅球还会带大家打半个小时的太极拳,活络活络筋骨……
学生毕业后,赵溅球还会常常主动打电话嘘寒问暖,甚至把他们叫过来聊天,督促他们要坚持艺术创作。当有人谈到自己工作忙没有创作时,赵溅球的较真劲儿就上来了,“一年365天,上班时间只有160多天,剩下的200天到哪里去了?”学生一听,羞愧难当。
每教完一个班,赵溅球还会送班里每位同学一幅字。字薄情浓,不少同学都将字裱起来激励自己。在大三丁敏妃所在班级的画室里,至今还挂着一幅赵溅球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书法作品。“每次看到那幅字,我都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努力再努力。”丁敏妃说。
编辑:朱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