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第九届杰出考研人物面对面:备考如备战 宜早不宜晚(图)

作者:陆沛恩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4-05-19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陆沛恩)5月17日,第九届杰出考研人物面对面举行。来自初阳学院、外语学院等8个学院的9个“准硕士”,面对台下心怀考研梦的同学,分享经历,传授经验。对他们来说,考研成功是一天两天进出考场的事,但为了这个结果,他们走过了一年两年的路。

  陈俣宏  鲁东  摄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

  1-3月确定学校,4-5月搜集专业资料、报辅导班,6月协调考研准备与期末复习……这是考入中科院基因所的施剑总结的时间表。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施剑认为,合理分配时间,定好每个阶段的主要计划很重要。

  看着台下不少同学拿起手机,纷纷“收藏”自己的时间表,施剑忍不住提醒说:“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计划,而且至少需要花1年的时间备考。”

  由于想在考前多看几遍专业书,有人会追求看书的速度。考上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的钱凯羚却不这么干,“看书节奏慢下来,不断细化知识,才会真正学进去,记得牢。”她还说,备考期间课程多不必慌张,上课听讲也是对备考紧张状态的调节。

  而决心考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研究生的陈迪,还特地到人大学习了一段时间。在那里,她没一卡通,就避开保安偷偷溜进教室旁听;没宿舍,就自己租床位,好在通宵教室开放多,她可以自由学习到凌晨。“取经”回来后,虽没能如愿考上,但她抓紧时间,主动与还没招满相应名额的学校联系,最终也等到了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

  能力锻炼为考研加分

  被中国林业科学院录取的于浩,有令人歆羡的科研能力。从大一至今,他已做过7项课题,申请了12项专利。自打被学长领进实验室后,于浩就爱上了科学研究,一发不可收拾。之所以能被科研院所录取,他的学术成果和科研能力功不可没。

  成功拿到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三所高校的录取通知,张郑锦程的能力绝对过硬。她是小学教育专业出身,却成功转型学习高等教育专业。美国天普大学一年的交换经历,出色的课程表现,和师长亲密又有深度的专业交流,流利的英语,每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砝码。

  国外的大学尤其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社工专业的孙悦有过一段担任社区服务助理的带薪实习经历。她在实习期间积累的经验被英国杜伦大学相中,对方也发出了录取通知书。



编辑: 张凯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