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张佩娜)跳街舞、玩轮滑、组乐队、打篮球……大批年轻人是此类富有现代气息活动的忠实拥趸。然而,在校园里,却有13名活力四射的体育学院男生对舞狮情有独钟。
这支校园舞狮队堪称金华市最出色的舞狮队之一,不仅获得过省大学生艺术节社团类一等奖,还多次被学校、校外商家以及国外学校邀请献艺,海外演出遍及欧美和非洲,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乌克兰、利比里亚、喀麦隆、南非等国的民众都曾目睹其风采。
2007年省大学生运动会在我校举办,为了让开幕式更“惊艳”,骆春燕老师牵头组建了我校第一支舞狮队。最早的“领头狮”沈琪来自丽水景宁,节庆日舞龙舞狮是当地的民俗,沈琪的舞狮功夫来自爷爷的倾囊相授。
有了这支舞狮队,沈琪的这门技艺得以在校园内弘扬传承。他刻苦钻研训练,起到了表率作用。虽然他早已毕业,但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舞狮功夫通过舞狮队代代传承。
指导老师骆春燕介绍,舞狮运动是我国传统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寓意吉祥欢乐、幸福美好。“校园舞狮队意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校园,服务社会。”
而简单的“传承”二字背后,是一代代舞狮人坚韧的训练。“登山直立”“莲花开放”“啃尾踏背”……一个个翻腾、扑跌、登高等高难技巧动作下来,队员们早已汗流浃背。
缘起大侠梦,苦练功为上台一舞
今年大二的单芦泽和卓冀分别是“狮头”和“狮尾”,两个好兄弟搭档组成一头狮子,每学期能登台七八次。
新生军训时,两头“狮子”来秀功夫,一头抛跳,前半身高高扬起,另一头紧接着来个狮跃,将近两米长的狮身顿时笔直立起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舞狮,他俩不约而同地蹦出了一个字:“帅”。
“每个男孩心里都有一个大侠梦,武功盖世,仗剑江湖。”舞狮包含了许多武术技巧,舞起来虎虎生风,英姿飒爽,这让卓冀心里涌起一股冲动:去学舞狮。
然而,舞狮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一群来自体育学院的男孩们练起来也都叫苦不迭。单芦泽练“狮头”,每次训练,他都要紧紧系上一根腰带。跳、跃、转,每次前半身要腾空时,“狮尾”卓冀都会抓住这根腰带,发力顺势将他“送”上去。这几个动作练习几次,腰带就要勒几次,每次一个多小时的训练下来,单芦泽的腰上已是一圈血红。
“看到别人上台表演,就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站上去。”对舞台的渴望支撑并激励着他们每天再多练一点。
练功受挫,想放弃终不忍负团队
卓冀坦言,和单芦泽的搭档训练起初磨合得很艰难,“其实一开始互相不太信任,也不默契,导致一个动作总是练不好。”
高难度的训练并没把人“逼”走,然而,一个“狮跃”却让单芦泽萌生了强烈的退意。“一个学期,一个动作都练不好。”单芦泽怀疑自己太笨,“越练越失败,越失败心里越不舒服。”
害怕拖队伍后腿的恐惧在单芦泽心里愈演愈烈。于是,他向时任队长陈炳炉发出“自请退出”的申请。“不同意。”简单直接的回复让单芦泽断了逃避的念头。
第二天训练休息时,单芦泽独自坐在角落。“队长走过来,什么话也没说,就拍了拍我的肩”。那一个拍肩,单芦泽当场刷地落了泪。集训结束,师兄们轮流当“狮尾”,帮他加练。一个学期后,单芦泽终于上了台。
“出去表演代表着‘龙狮队’,无论如何不能砸了招牌。”和兄弟们流过汗,流过泪,单芦泽对团队萌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一次,他和师弟搭档登台。第一次上台,师弟因太紧张,才登台就摔倒在地。“狮尾”倒地,拽得单芦泽7斤重的道具“狮头”就要滚落。他赶紧扶住“狮头”,带着师弟站起来,继续演下去。
“血可流,头不可‘断’。”单芦泽笑着说,“无论如何不能摘‘狮头’,不能砸招牌。”
编辑:张凯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