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巴西里约残奥会上,中国代表队获得239枚奖牌,连续四届位列残奥会奖牌榜首位。近期,参考消息网以《中国如何成残奥超级大国?英媒:人口基数大政府投资多》为题,报道了英媒对我校体育学院关志逊博士的采访内容。
据BBC中文网9月20日报道,中国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师Guan Zhixun在接受采访时说,从2001年北京被选为2008年奥运会及残奥会举办城市以来,中国的残疾人运动在这15年中快速发展。
他说,从那时起,政府加强了对残奥会体育项目的投资,也加强了在社会中的宣传。政府的目的在于保证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同时让公众更多的参与进来。政府同时利用残奥会作为“教育工具”来改变人们对残疾人的看法。“这是政府新采取的措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残疾人是没用的,但如今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认为残疾人只是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
Guan Zhixun曾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游泳和地板滚球两个项目上参与了残奥运动员的训练工作。他说,很难具体评价残奥会竞赛会对中国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这方面的确在进步。
Guan Zhixun,“我相信,中国人对残疾人的认知在这几年中迅速改变,也就是在中国蝉联三届残奥会奖牌榜首位之后。”这里指的是,中国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2008年北京残奥会和2012年伦敦残奥会中均排名首位。
报道称,2014年,中国共举办了20场国家级的残疾人运动比赛,超过6000名残疾人参加比赛。此外,全年还举办了5544场城市级的比赛,69.4万人参与。
编辑:新闻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