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新闻

笃志青年之行 浙师学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团委来源:新中发布时间:2021-08-26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百年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唱响了最嘹亮的中国梦之歌。今夏,浙师学子奔赴各地,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峥嵘中悟精神,开启了多姿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努力挑起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后浪”之任。

 

寻梦想,征祝福,助力讲好亚运故事

 

7月28日至8月8日,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助梦亚运”暑期实践队赴杭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助力讲好亚运故事,感悟红色精神力量。

 


“助梦亚运,我们出发了”,实践队队员在杭州运河亚运公园高喊口号后,正式出发。实践队寻梦小组先后到达杭州拱墅区天阳亲子广场、杭州城市阳台、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等地,展开“寻找2022个亚运梦想”的助梦亚运的活动。本次活动共收集了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二百余个亚运梦想,他们的亚运梦想或大或小,但对于他们而言,便是他们坚持的理由。

 

暑期实践队队员抵达2022亚运会主场馆——杭州奥体中心博物馆对岸的观景台后,展开了亚运祝福征集活动。活动现场设置梦想征集区,实践队队员在征集民众的亚运祝福时,向群众介绍亚运会举办的会场和主要项目等2022年亚运会讯息,并邀请他们在助梦亚运旗上写上了他们对于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祝福,为亚运赋能,引导他们共同关注和期待亚运会的到来。

 


“荧跑青春,跑迎亚运”,为迎接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到来,宣传杭州亚运会的理念、文化和精神,“助梦亚运”暑期实践队成员们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走进杭州城市阳台,开展荧光夜跑迎亚运的领跑接力活动。

 

创绘本,排剧本,特色学习红色党史

 

浙江师范大学党员之家“红色筑梦,毅路同行”2021暑期实践队队员以大学生红色讲解员的身份,走进毛泽东主席视察双龙电站纪念馆和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开展了红色宣讲活动。

 


实践队队员们来到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以大学生红色讲解员的身份,在“后陈经验”展示馆开展红色宣讲活动,生动讲述了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后陈村通过探索实践,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并不断发展和深化“后陈经验”的历程。

 

鞭辟入里的分析,循循善诱的话语,让“后陈经验”深入人心的同时,增强在场观众对民主政治的理解和认同,红色基因也因此得到传承。

 



红旗猎猎不忘来路,建党精神百年相传。教师教育学院“童心夏梦”实践队在浙江丽水龙泉开展以“育童心夏梦,筑红色之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利用自身专业特色,“童心夏梦”实践队在浙江丽水龙泉大沙社区以唱红色歌曲、绘红色画卷、观红色电影等形式多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追忆红色历史,重温誓言初心,“童心夏梦”实践队在浙江丽水龙泉时代广场开展快闪活动,抒发对党的深情诉说与祝福。鲜红旗帜,满怀赤诚,音符在人群中跳动,乐章在指挥间奏响。快闪吸引了众多市民围绕实践队驻足留步,伴随旋律,挥动红旗,加入合唱。

 


夏令营闭营典礼以“我心向党∙初心永挚”篇章拉开序幕,诗朗诵《百年芳华,逐梦而行》、三句半《听党话,跟党走》、红歌串烧等经过精心编排、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逐一呈现,实践队以歌舞赞颂党的丰功伟绩,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将对党的无限深情和对祖国的美好祝福融入一词一句之中。

 

七月,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四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研学和实践活动。他们走进社区,聚焦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为幼儿解锁“红心+童心”的暑假新模式,通过研学、课堂、绘本、舞台四个维度,发挥专业特长,带给孩子们充实暑假的同时,传播先进文化。

 


立足师范特色,发挥专业优势,聚焦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小“柚”团实践队联合杭州武林街道长寿社区和城厢街道俊良社区开展红色文化浸润式课程——“孩子的红色100”,以原创红色主题绘本、长征主题手绘地图等为载体,契合幼儿情感特征,结合红色故事,延伸红色课堂,厚植儿童爱国主义情感。

 

“以梦为马,伴你童行”儿童剧实践队编排符合幼儿家庭实际的红色故事,运用生动的表演形式,精心排练,把经典的红色故事通过富有童心和趣味的情节加以展现,将红色经典与童心相连,承载红色文化的希冀,燃烧青春的热血和力量。

 

调与察,两手抓,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追光者”乡村振兴暑期实践队于7月6日在武义县大田乡,开启了他们为期十五天的乡村振兴实践体验之旅。乡村振兴旅途中,经管学子结合专业知识与当地经济状况,贡献了一条条宝贵的建议,解锁了大田乡发展的密码。

 

追光者们走访了大田乡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民宿——将童话色彩和中华传统美学结合的碗铺村随园民宿、以“量少质优”为待客准则的金村虚度民宿以及致力于提供优质服务的大公山村一水间民宿。

 


追光者们也积极地组织参与了许多志愿服务,带着慰问品去往古竹当地的安寿养老院,在大田乡古竹小学门口举办了一场“金融知识宣讲会”。

 

今年暑假,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暑期实践队走进金华雅里村,探寻乡村振兴,献礼建党百年。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之魂。实践队员参观金东干部精神陈列馆和知青文化馆,学习干部精神、知青精神。队员们还开展了“我与党旗合个影”活动,并对两位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进行访谈;后跟随雅里村宋小如书记体验村官工作,学习基层工作者的实干品格。

 


经济民生是乡村振兴之基。经济上,队员们走访当地的金华苏香有限公司,了解党企共建情况;民生上,调研小组从雅里村居家养老中心入手,先后走访曹宅镇潘村、桥西村等九个村落,实地调查“家园互融,统分结合”养老模式,并运用地理专业知识,制作曹宅镇送餐车覆盖图。

 


生态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践队员首先调查雅里村用地情况,制作沙盘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雅里村的生态洗衣房、河网水系、污水处理终端进行实地考察,并运用需氧量综合分析等方法对雅里村的殿塘、横塘等六个水塘进行水质检测。经过分析研究,团队提出“生活、农业污水两手抓,源头、终端控制相结合”的改进意见。

 

图书漂流,流向“共同富裕”

 

浙江师范大学女子书院“巾帼行,暖童心”暑期实践队自7月19日起以“驻村”的形式,开展“红心闪闪耀婺州”红色流动课堂与“书香聚力,阅见美好”图书漂流活动,面向来自罗店镇、赤松镇共6个乡村的94名儿童开展红色教育,激发乡镇文明实践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为保证书籍的顺利流动,实践队员积极打造“图书漂流中转站”,收集、分配、发放图书与漂流卡;与此同时,热心引导孩子们养成爱护书籍、勤于思考的习惯,助推各村各站点交流互助,使罗店、赤松二镇的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焕发新的活力!

 

流动的书籍,流动的课堂,流动的温暖,流动的财富。本次“巾帼行,暖童心”实践活动旨在以资源共享的形式,诠释交流、互助、共享的精神,满足乡村儿童对知识的大量需求,培养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推动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

 

微课堂,科普传,理论宣讲入人心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暑期实践队以“百年流光中国梦,普法反诈青年行”为口号,忆一抹红色峥嵘,延一份精神长流,联合金华市婺城区公安局与反诈骗中心,立足法政特色,凝聚校地合力,增加普法深度,加大反诈力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态势。

 


七分粗心,不辨浊清;三分侥幸,误落陷阱。要知道,时代在进步,骗子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预防诈骗的难度更是不断加大。实践队员利用学院公众号和抖音等平台,以反诈微课堂的形式,积极向大家宣传了十大常见诈骗类型,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诈”弹危险,请勿接近,很好地帮助人民群众在线上高效地学习相关反诈知识,从而做到在线下避免落入骗子设计好的圈套。

 


炎炎夏日,实践队员乘着灼灼朝日之辉,觅得斑驳树影,一路欢声笑语,向着金华婺城的各个社区进发。从展示精心制作的十大诈骗类型展板到站上主讲台灵动地讲解反诈知识,再到组织观看反诈小视频和举办法治游园会,实践队员与群众热情互动,通俗易懂地揭露了诈骗分子的常用伎俩和手段,得到了在场群众的热烈欢迎。

 

宣讲结束后,实践队员随即发放反诈小测试问卷,让在场群众及时巩固所学,并邀请在场群众积极参加“百人签名”活动,以期全民协力反诈骗,携手共进把财护。

 

“智造中华路,乘续工匠心”,为献礼建党百年,工学院“E”路前行的实践队队员们前往金华火车站开展“七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即营造一种红色氛围、参加一类志愿活动、开展一个安全问答、做好一场全民科普、参加一个岗位体验、做好一次垃圾分类宣传、办好一场初心故事会。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作为新时代青年也应承担起国家发展责任,实践队队员们因地制宜,开展安全问答、科普宣传和垃圾分类活动。

 


为进一步普及乘车安全、出行安全、急救措施等知识,帮助旅客牢固树立“安全警钟日日鸣,平安大道天天行”的安全理念,队员们展开安全问卷调查、知识问答实践活动。此外,依托高铁站站内环境,队员们还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消防仪器等旁边进行安全宣讲,简单教授紧急救助的方法、帮助乘客学习危险发生时如何快速逃生。

 

与此同时,队员们设置板块,从贴近群众生活的角度出发,围绕开展“扫黄打非·新风2021”、“安全车站·爱满金华”、“乘客科普·作品宣传”等科普宣传活动,也对垃圾分类小知识进行了讲解,同时发放宣传资料,教授广大旅客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让科学知识深入旅客心中,让科普推动社会向着绿色、安全发展。

 


在金华车务段和学校的支持下,暑期实践活动顺利完成。于7月24日,工学院召开实践活动总结会,实践队队员们进行了收获总结和感悟分享,在聆听院党委副书记崔雪萍老师的讲话之后,也对之后的生活规划和实践发展进行了畅想,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加强自身修养和思想高度的提升,牢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进校园,入山林,科技启智助建设

 

7月3日至7月17日,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了以“流动科普馆”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38名实践队成员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在浙师校园、江南社区和金华中心商圈利用现代科技和实物教具让市民朋友们近距离感知科学魅力。

 

7月8日至9日,“流动科普馆”首场活动在浙师校园顺利开展。实践队队员们奔赴浙师婺外给孩子们带去了一场妙趣横生的航天知识讲座,让孩子们进入了光怪陆离的航天世界。次日,800余名婺外学子受邀来到浙师校园参加“航天少年科技体验营”。

 


7月14日下午,“流动科普馆”第二站来到了江南社区广苑广场。马德堡半球实验、梦幻点阵、光隧道等16件展品刚一露面就吸引了过往居民们的注意,每个展品都引来不少居民驻足围观。伯努利悬浮盘这个有意思的“投篮”游戏,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光隧道展台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斑驳陆离的世界;小朋友们还可以操控机械臂写字,写下自己的名字还有纪念意义……

 

7月9日至7月16日,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培根·浙江”科技支农暑期社会实践队于浙江开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提高钱江源当地居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实践队全体成员与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资源保护中心社区发展部副主任凌素培前往苏庄镇开展以“聚焦生物多样性,践行绿色科普行”为主题的钱江源国家公园第三届“绿丝带”环保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包括绿丝带行动、展板介绍、宣传册分发、知识竞答和植物贴画五部分。队员们分成两组,一组走街串巷进行宣讲,向居民发放宣传册,介绍钱江源的珍稀动植物;另一组在活动现场进行生物多样性的科普,所开展的知识竞答和植物贴画环节,吸引了大批居民参与其中。队员们为每位活动参与者系上绿丝带,希望绿丝带能时刻提醒人们要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整理:娄佳慧

编辑:赵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