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使命光荣,建功新时代责任在肩。日前,浙江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顺利闭幕。浙师大省政协委员陈建荣、李盛、胡永举、吴卡等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审议和协商讨论各项报告,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
陈建荣委员围绕本次政府报告进行了讨论,认为报告完整全面,思路清晰,用语实在。2021年我省工作交出了高分报表,得益于坚定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省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努力实干,拼搏进取。2022年的工作部署和目标指定,既聚焦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宏伟目标的实现,又充分立足省情实际,体现了“稳字当头,实字为先,细字为要”的工作方针。
《联谊报》报道浙师大李盛委员的观点。
李盛委员从共同富裕的“大场景”中找准履职“小切口”,围绕教育“双减”背景下如何发挥师范大学的新作用开展调研,他倡议积极推进前沿科学科研项目成果在中小学的科普化,为双减注入“智”动力。另外,李盛委员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建议。“目前我们国家对于青少年的网络教育,重点还在技术素养的培育,但青少年的道德伦理机制已经在网络发展的催化下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胡永举委员认为,全面落实《浙江省民族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推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首先要对全省民族乡村进行全面调研,调研各民族乡村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产业现状、收入构成等要素,分门别类、精准分析,建立民族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基础数据库,总结成功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浙江日报》报道浙师大吴卡委员的观点。
吴卡委员认为,浙江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萌发地和法治中国建设重要实践地,应充分发挥八大法治优势,加快打造八大法治文化高地,为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提供法治思想保证。同时建议加强我省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通过坚持“系统性法治观”和“整体性治理观”,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浙江日报》《联谊报》《钱江晚报》、浙江新闻客户端等媒体报道了浙师大省政协委员履职情况。
浙师大党委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积极为代表、委员履职尽责提供服务和保障。2022年1月2日,学校专门召开省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就学校发展工作相关提案建议进行恳谈对接,积极提供支持。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将牢记全校师生重托,认真履职,广泛调研,在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展现担当作为。
编辑:程松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