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周一)
维生素D3系列药物——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时间:下午15:30-16:10
地点:7幢3楼报告厅
主讲:金灿,教授、博导,浙江工业大学“运河青年学者”,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浙江省“**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现任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院长助理兼学科办主任,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化学制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维生素D系列药物及可见光催化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1项,企业横向课题15项,其中500万以上重大横向2项。在Green Chem、Chem Commun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3篇,获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授权专利27项。近5年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专利金奖”1项、“浙江省专利优秀奖”1项,以第二完成人获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基于人工智能的连续流反应技术及装备开发
时间:下午16:20-17:20
地点:7幢3楼报告厅
主讲:苏为科,教授、浙江省顶尖人才专家、现任教育部化学化工学部委员、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绿色化学制药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绿色制药工艺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药学一流学科负责人、中国药学会理事、工业制剂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常务理事、药物化学与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化工学位常务理事。长期从事药学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负责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重大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近100件、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面前负责承担绿色生物制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原料药工业菌种改造关键技术及产业示范,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本质安全的绿色制药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等。
重塑访谈调查的社会学想象力
时间:晚上19:00
地点:法政学院大会议室 腾讯会议 463-475-955
主讲:张杨波,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消费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和社会学方法论。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十项,出版著作《熟悉的陌生人:快递员的日常工作和劳动过程》,荣获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评选为第七届武汉大学十佳优秀教师。
10月26日(周三)
Compactness of solutions to higher order elliptic equations
时间:下午14:30-15:30
地点:腾讯会议 267-174-257
主讲:唐仲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所获得博士学位, 2007年9月—2009年9月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吉森大学做洪堡学者,自2004年8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偏微分方程及非线性分析,在偏微分方程(组)的多峰解问题、薛定谔方程的基态解刻画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工作,在 Calc. V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J. Differential Equations、Pacific J. Math.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
关于薛定鄂-泊松方程的几个结果
时间:下午15:30-16:30
地点:腾讯会议 267-174-257
主讲:陈建清,男,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在运用变分方法解决椭圆方程解的存在性、多重性及相关性质;解决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波的稳定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至今已发表论文90多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2005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2006年获第七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2009年获福建省首届杰出青年基金;2010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项目主持人)。2012年被聘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入选福建省特殊支持“双百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10月27日(周四)
Quantum self-contained thermodynamic devices
时间:上午10:00
地点:腾讯会议 736-696-164
主讲:于长水,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纠缠、量子关联、量子相干性、量子不确定关系等量子力学基本问题以及量子光学等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最近主要研究开放量子体系以及量子热力学相关理论。就相关问题的研究在Phys.Rev., Sci.Rep.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
10月28日(周五)
纯物理法光学超分辨荧光机理和成像
时间:上午9:00-10:30
地点:腾讯会议759-643-660
主讲:詹求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广东省杰青,教育部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光电智能感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本科和博士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曾先后在瑞典隆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学。主要从事非线性上转换荧光及超分辨荧光机理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华南师大以通讯/第一作者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2)、Laser &Photonics Reviews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成果的原创性被国际同行在Nature、Nature Methods 等论文中积极肯定,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科技厅(4项)等科研项目。担任广东省基金委第一届学科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国光学学会生医光子学专委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激光《生物医学光子学》青年编委、SCI期刊 Exploration 青年编委、 Frontiers in Photonics 专题副主编、Frontiers in Physics 客座编辑等以及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分会主席、程序委员等职务。荣获广东省光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广东省生物物理青年创新奖、香江学者奖、高被引论文奖等荣誉。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冻土融化的响应
时间:10:00-11:00
地点:腾讯会议 713-452-298
主讲:杨元合,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2013)和杰青(2018)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基于野外观测、控制实验、室内培养和模型模拟等手段,重点开展青藏高原土壤与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及其交互作用研究。主持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Global Change Biology、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Functional Ec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文章80余篇,是生态与环境领域高被引学者。
10月29日(周六)
浅谈青椒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与写作经验
时间:上午 19:30-21:30
地点:腾讯会议ID:761-261-528
主讲:王辞晓,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专著、教材2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omputers&Education、ijCSCL、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SSCL/CSSCI 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次获得会议论文一等奖、最佳报告论文奖。曾获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博士论文获“第四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优秀学位论文奖”。
10月29日—10月30日(星期六——星期日)
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科发展和教学建设研讨会
时间:星期六8:30-19:30,星期日8:00-16:20
议程链接:预告 | 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科发展和教学建设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