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9日—11日在乌镇召开。40名浙师志愿者“小梧桐”开启了属于他们的“乌镇时光”。
“我在窗口写青春,争做最美小梧桐”是志愿者们的光荣誓言,他们将向世界展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志愿者风采。服务期内,40名浙师大“小梧桐”作为会场及活动服务组志愿者参与本次峰会开闭幕式以及平行论坛35场,服务时长累计达3200余小时,以最饱满的状态和最佳的形象展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魅力。
浙师“小梧桐”们于11月2日入驻乌镇,开始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期间,“小梧桐”们熟悉大会背景、熟背景区地图、熟记会议议程,每天2万+的步数成为常态。虽然辛苦,但是大家都信心百倍,干劲十足。
无论是持续好几个小时的站立,还是服务中的突发问题,“小梧桐”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应对挑战,微笑服务,站好每一班岗,为每一次会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我从小就生长在乌镇的土地,我想为这片热土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本次的出征团队中,朱修言是土生土长的桐乡人,看到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招募的通知后,她立即报了名。服务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家乡的亲切感抹去了朱修言满身的疲惫。
谢奇铭是第二次参加互联网大会的“老梧桐”。从去年的道路引导到今年的会场及活动服务,“虽然工作内容不同,但都能感受到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伟大力量,‘元宇宙’、‘数字化时代’等互联网时代的新词也让我更加感受到我国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无限潜力。”
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小梧桐”柳菁菁。面对嘉宾们的询问,柳菁菁总能从容应对、耐心引导。本次大会,柳菁菁主要负责协助开幕式、主论坛、各分论坛等相关活动的翻译引导工作。“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挑战,锻炼了我积极上进的心态,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乌镇,我来过,就不曾离开。这里的记忆很珍贵,我会永远珍藏。”
从西部计划志愿者到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是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持,让宋舒鸿来到乌镇。“去年因为支教,没能赶上报名,给我留下了遗憾。今年,我很荣幸能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服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成长和快乐,也将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人。”明年,他将继续在亚运会的志愿服务舞台上,挥洒青春汗水。
何羽参与了此次“小梧桐”的首发形象照和服装规范视频拍摄。去年她曾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前期组织工作,今年是她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谈到这次特殊的经历,她表示,“我更愿意将这次志愿服务之旅称为圆梦之旅,从组织者到志愿者的身份转化,让我在服务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时代的发展。能作为726分之1参与,保障大会的顺利进行,我倍感荣幸。”
最美的青春是奋斗的青春,最美的青春是奉献的青春,最美的青春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青春。在带队老师李东升看来,40位“小梧桐”10天3200小时的服务时长,全程参与35余场次开闭幕式论坛,完成上千余嘉宾翻译引导服务,充分诠释了浙师人的青春奉献和最美担当。身处乌镇峰会最前线,以沉浸式参与的方式见证了大国外交,浙师“小梧桐”的这场经历必定能激发更大的青春力量参与到民族复兴的洪流中去。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道道流动的“乌镇蓝”,成为了互联网大会中靓丽的风景线。浙师“小梧桐”们正用青春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唱响浙师青年的时代强音。
今年的乌镇峰会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的首届年会。来自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行业机构、中外互联网企业、高校智库的近2000位代表,以线下或线上形式,共同围绕“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展开交流,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献智献策。
编辑: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