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浙江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暨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各地教育局、学校等370余家用人单位为本次招聘会提供近5000个岗位,达成初步意向4086人次。
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朱琳菲(实习) 摄
“师范热”只增不减,就业观念渐趋多样化
持续了好几年的“师范热”在今年只增不减,严峻的就业形势推动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在东田径场上,招聘信息琳琅满目,“简历到底该投递到哪些学校?”岗位竞争压力、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家乡的距离、学校办学层次等各项指标都在应聘者的考虑范畴内,但每个人心里的价值排序迥然各异。
| |
| |
记者在柯桥区教体局展位前采访应聘学生。浙师大融媒体中心廖莜 摄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增长至1144.2万人次,其中约有800万非师范生报考。在越来越多985、211毕业生涌入师范热潮的背景下,“大城市”就业观与“小城镇”就业观分庭抗礼。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卞同学目标清晰,将手头大部分简历都递交给了杭州的中学。相反,江南大学本科生丁曲悠在绍兴市柯桥区教体局的展位前耐心排队。她表示,在综合考虑就业压力、生活负担以及地方福利政策之后,相较于杭州等新一线城市,自己更愿意去二、三线城市发展。
除了地域因素,应聘者们对个人学业和职业的规划也有多元的思考。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科学教育专业的莉莉(化名)坚持走本科毕业即就业的道路,“我会去尝试多种就业方向,也许会有特别的收获。”
准入门槛大有不同,公办与民办各具特色
疫情当下,“教师”这一职业以其高待遇、稳定性、崇高性的优势,成为许多应届毕业生的首选,教师职业的准入门槛也随之抬升。
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廖莜 摄
“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进一步提高。高中学校尤其是重点高中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都为研究生及以上。”浙师大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说。相较于公办中学,大部分民办中学对本科学历应聘者的个人奖项、荣誉方面的限制较少,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水平。
“即便是985高校的毕业生,也不一定具备扎实的师范技能,怎么样教好学生才是最重要的。”温州育英实验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更看重应聘者在微课面试时展现出来的实际教学经验。同为民办中学,德清县华盛达外语学校对应聘者的要求也更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招聘形式略有变化,提前准备尤为关键
招聘会上,多所学校的招聘负责人直接在现场和应聘者进行交流,提出的问题并不局限于简历内容,而是涉及时事政治、新版教材、与学生的相处之道等诸多方面。
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朱琳菲(实习) 摄
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今年首次在浙师大进行校招。“我们以前通过网页进行报名和审核,应聘者等待初筛结果的时间较长。这次校招我们采用当场填写报名表并面谈的方式,应聘者不超过两天就可以知道初筛结果。”临平区教育局招聘负责人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会要求应聘者当场进行板书展示,从师范基本功的角度进行筛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招聘的节奏。衢州一中负责招聘的老师透露,他们会按照不低于3:1的比例对这场招聘会上收到的简历进行初步筛选,下午就立即对初筛通过的学生进行面试。
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张金伊(实习) 摄
为使更多毕业生了解招聘会的相关信息,浙师大七彩人生职业发展工作室在现场设置了“就业加油站”,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政策咨询、简历指导等服务。
本次招聘会由浙江省教育厅指导,浙江省教育发展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主办。
编辑:赵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