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周一)
我在欧盟18年
时间:14:30
地点:16幢706会议室
主讲人:盖琳,1981年10月生,欧洲议会顾问,2009年成为首位持有中国护照的欧盟公务员。2006年,协助德瓦等议员在欧洲议会成立欧中友好小组,任小组秘书长。2019年3月协助欧洲议会内响应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议员成立“一带一路”政策沟通委员会,任委员会执行秘书。现任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顾问、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秘书长、(欧洲议会)欧盟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等。
4月6日(周四)
具身德育:世界视野中国智慧
时间:15:00
地点:17幢112报告厅
主讲人:孟万金,博士,教授,博导,中国教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教科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硏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战略协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兼职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课题等多项,首创“具身德育”,出版《具身德育:立德树人新视野》等著作数十部,发表 SSCI、SCI、 CSSCI等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4月7日(周五)
基于孢粉开展土地利用研究的尝试和几点认识
时间:上午9:00
地点:17幢135
主讲人:曹现勇,德国波茨坦大学古生态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人才。从事基于孢粉的晚第四纪东亚植被与气候时空格局及人类土地利用定量重建研究。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模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和地理科学杂志编委,地球科学(Journal of Earth Science)青年编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2篇)、Science Bulletin(2篇)、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5篇)、Climate of the Past(2篇)、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2篇)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6篇。
钯催化烯丙基碳-氢键氧化反应研究
时间:上午10:10-10:5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江焕峰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化学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广东省化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毕业于湖北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3-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2003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获得的荣誉和奖项包括: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首届“青年知识创新奖”获得者(2002),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和国家级培养对象(2004-2008;2008-2012),改革开放30年华南理工大学百名杰出教工(2008),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9),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自然科学类,2010);第11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201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2年),广东省南粤百杰(2015),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等。主要研究兴趣为合成方法学、绿色化学、高性能催化剂研发。在包括Acc. Chem. Res.、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化学领域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研究论文已被SCI刊物他引2万余次,SCI H因子79,获得授权中国专利15项,编写专著(译著)3部(含英文专著1部),技术实现产业化3个。曾多次列入RSC、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Angew. Chem. Int. Ed.登载了人物简介。
碳碳三键的多样性转化
时间:上午10:50-11:3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祝诗发,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2001年6月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同年考入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硕博连读,导师朱仕正研究员,2006年6月获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Syracuse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5月入职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2年9月晋升教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5年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2020年挂职华南理工大学设备处副处长,目前担任“广州市天河区政协常委”,“广东省欧美留学会理事”,“广东省化学会理事”,“广东省化学会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广州市化工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围绕碳碳三键的多样性精准转化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先后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Comm Emerging Investigator (2015)和ChemComm Pioneering Investigator (2022)。担任Green Synth. Catal.和《有机化学》杂志编委。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973项目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Chem. Soc. Rev., 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10余篇,授权PCT专利及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
4月8日(周六)
视觉场景理解:从2D感知到4D融合
时间:09:00—09:40
地点:正阳中心2号楼报告厅
主讲人:张兆翔,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骨干,香港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兴趣包括: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具体研究方向包括:视觉认知计算、类脑学习和面向开放环境的视觉感知与理解,在本领域国际主流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近五年来在IEEE T-PAMI、IJCV、JMLR、IEEE T-IP、IEEE T-NN等顶级期刊与CVPR、ICCV、ECCV、NIPS、AAAI、IJCAI等顶级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总装备部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张兆翔博士是IEEE高级会员,VALSE常务AC,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杰出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副秘书长,是或曾是IEEE T-CSVT、Patten Recognition、Neurocomputing编委,担任CVPR、ICCV、AAAI、IJCAI、ACM MM、ICPR、ACCV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Area Chair)。
贝叶斯图像恢复:从深度先验到不确定性估计
时间:09:40—10:20
地点:正阳中心2号楼报告厅
主讲人:董伟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图像视频处理、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包括JKW基础加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项目,曾入选国家“优青”等计划。在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已被Google引用9000余次,单篇Google引用1400余次。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期刊IEEE Trans. on IP编委、CVPR 2022领域主席,现任SIAM Journal on Imaging Sciences编委。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
图像异构模态计算理论与方法
时间:10:20—11:00
地点:正阳中心2号楼报告厅
主讲人:俞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媒体分析技术。相关工作发表于SCI源期刊论文100余篇,包括ACM汇刊与IEEE汇刊及CCF A类会议40余篇。论文的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数7000余次。1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热点论文;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2015、2016、2017连续获得IEEE TMM、TIP、TCYB最佳论文奖,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21年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副编辑。
手部深层生物特征防伪识别的理论与方法
时间:11:00—11:40
地点:正阳中心2号楼报告厅
主讲人:梁荣华,男,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主要从事多模态数据的感知与理解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相关成果在IEEE TPAMI、TVCG、TKD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励;任“智能感知与系统”教育部工程中心负责人,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 (IEEE TCDS)等编委。
编辑:姜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