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刘鸿武教授关于区域国别学建设重要理论文章

作者:来源:非洲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04-10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3期转载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教授署名文章《中国特**域国别学的建设目标与推进路径》。原文刊发于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大学与学科》2022年第3期。



文章指出,“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新增的首批一级学科之一,是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一次重要调整变化,表明国家与时代对“区域国别学”有了更高的期待。从战略层面上讲,中国特**域国别学是助力建设和谐美好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之学”,是破除、对冲、消解、替换维护西方特权霸权“冷战知识体系”的“人类共建共通共享知识体系建构之学”,旨在推进建构起一种全新的全球范围内各区域各国家各民族平等参与的人类知识新伙伴关系。从学科层面上看,建构区域国别学对中国高校创新发展也有特殊意义:一是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破解内卷困局,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融合发展;二是有助于搭建对外桥梁通道,推动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三是有助于延伸大学知识的价值链,使一流学科兼具特色智库功能。概而言之,中国特**域国别学是一门行走世界的经国济世之学,它的逻辑起点、推进路径和最终归属,都必须努力融入国家与时代的发展大潮。在此方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六位一体’集成建设”的实践探索,或许可为全国高校区域国别学建设提供某种路径参考。


在此之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2期转载了刘鸿武院长理论文章《中国区域国别之学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趋向》(《国际观察》2020年第五期)一文。该理论文章从中国学术史的角度,深刻且系统剖析了中国区域国别之学作为认识工具的“学科”及历史变化,中国区域国别之学的传统与发扬以及“区域研究”与“领域研究”的互构互动。通过反思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中国区域国别研究未来的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刻指出,要深刻把握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础学科地位与战略意义,就应当突出其与中国主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多元文明平等交流理念及拓展全球治理路径等重大思想与实践之间的基础关系与知识价值,并采取切实举措从根本上提高这一学科的基础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定位。


《中国特**域国别学的建设目标与推进路径》与《中国区域国别之学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趋向》相隔2年发表,两篇文章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可谓姊妹篇,均系刘鸿武院长基于自身30多年从事非洲研究的学术经历、近20年带领团队进行非洲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躬身实践基础上,对中国的区域国别学建设进行的历时性和发展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深刻回答了学术界对区域国别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建?”的争论,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是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是国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权威期刊,象征着原创性学术成果的重要性、重大性和创新性。




编辑: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