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周一)
敦学讲坛第四讲:如何理解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时间:14:30—16:00
地点:17幢112报告厅
主讲人:陈洪捷,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副会长、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等。曾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等多所德国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德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等。著有《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中德之间——大学、学人与交流》《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观念、知识和高等教育》等。
多酸催化从科学走向应用
时间:15:00-16:0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高爽,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2年硕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1997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1998年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在大连化物所做博士后,2001年~2020年任大连化物所选择氧化研究组组长。长期从事液相催化氧化的应用基础研究,带领研究团队成功地将该组发表的《Science》论文中基于多金属氧簇类催化剂应用到实际工业生产中,实现了烯烃环氧化的产业化应用。先后获得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10余项,授权专利40余项,工业化成果三项。
科举专经与明代科举地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时间:19:00-21:00
地点:人文学院四楼研修室
主讲人:丁修真,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入选安徽省江淮文化名家青年英才。
4月18日(周二)
电影工业美学与中国“系列电影”生产的思考
时间:14:30
地点:17幢212
主讲人:陈旭光,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家级领军人才特聘教授。
法国的没落和法国思想的枯竭
时间: 15:40-17:40
地点:22幢外国语学院一楼连廊会议室
主讲人:李志清,1966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毕业后即进入西安外国语学院(今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1977年调入山东大学,2000年起在中国海洋大学任教至今。先后创建山东大学法语系、中国海洋大学法语系,现为中国海洋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任命为大学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法语组组长,连续3届担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大学法语四级考试命题组组长。先后被巴黎第七大学、昂热大学、南特大学、雷恩大学等7所法国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同时成为马赛第一大学、西布列塔尼大学、南特大学、土伦大学的博士生导师,2018年起任法国BBS高等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编写数十套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和其他教材,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译文数百万字。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021)、“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2021)、“山东省品牌专业”第一带头人(2010)、“山东省教学团队”第一带头人(2007)、“山东省教学名师”(2007)、“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2009)、“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等荣誉。2015年获法国布雷斯特市“荣誉市民”称号。鉴于其在中、法交流中的突出贡献,李志清教授被法国政府先后授予金棕榈教育与文化骑士勋章(1996年)、军官勋章(2002年)、司令官勋章(最高奖)(2013年)。
4月19日(周三)
植物生物质多糖合成研究
时间:10:30-12:0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曾为,200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大学分子生物学专业,2009年-201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11年-2017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任副研究员,2017年至今任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入选浙江省长期创新人才项目。主要集中在植物细胞壁代谢及多糖合成,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析植物糖基转移酶(GT)的功能,创立了一套利用外源表达鉴定GT, 在试管中模拟多糖膳食纤维合成系统。同时以杨树等植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木本植物的次生壁合成代谢。在半纤维素合成,糖蛋白、多糖代谢等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累计被引1千余次,H影响因子20。
法美关系对法中关系的启示
时间:14:00-16:00
地点:22幢外国语学院一楼连廊会议室
主讲人:李志清,1966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毕业后即进入西安外国语学院(今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1977年调入山东大学,2000年起在中国海洋大学任教至今。先后创建山东大学法语系、中国海洋大学法语系,现为中国海洋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任命为大学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法语组组长,连续3届担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大学法语四级考试命题组组长。先后被巴黎第七大学、昂热大学、南特大学、雷恩大学等7所法国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同时成为马赛第一大学、西布列塔尼大学、南特大学、土伦大学的博士生导师,2018年起任法国BBS高等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持编写数十套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和其他教材,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译文数百万字。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021)、“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2021)、“山东省品牌专业”第一带头人(2010)、“山东省教学团队”第一带头人(2007)、“山东省教学名师”(2007)、“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2009)、“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等荣誉。2015年获法国布雷斯特市“荣誉市民”称号。鉴于其在中、法交流中的突出贡献,李志清教授被法国政府先后授予金棕榈教育与文化骑士勋章(1996年)、军官勋章(2002年)、司令官勋章(最高奖)(2013年)。
本讲座的出发点是法国普遍的“反美主义”。法国精英笔下的“反美主义”和美国思想界笔下的法国“反美主义”不尽相同:极力弱化法国的“反美主义”,将其局限于文化领域,目的在于彰显美国的“实力地位”。讲座重点解析法国与美国在价值观上的异同。正是价值观上的异同造成了两国主流思维上的差异和对外政策上的矛盾。而这些差异正是我们在国际关系上应对美法两国应当采取不同策略的缘由。讲座最后提出了在国际关系上应对法国的一些己见。
作为“Z世代”情动艺术的脱口秀综艺
时间:15:30
地点:17幢212
主讲人:盖琪,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广州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媒文化研究、文艺理论研究。
4月20日(周四)
Biodiversity—Benefits and Applications
时间:10:00-11:0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Kong Luen HEONG(香广伦)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马来西亚科学院**、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中心顾问,国际水稻研究所前首席科学家。Kong Luen HEONG **从事有害生物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0余年,曾主持多个国际大型研究项目,在生物多样性、有害生物治理的生态学、社会学等领域建树非凡。是国际公认的害虫生态学、决策和可持续治理科学、技术和实施领域的权威。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和专著章节、主编了8本专著,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农业科学奖、圣安德鲁斯奖,查尔斯布莱克奖等众多的学术、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奖项。
智能时代基于社交互动的第二语言教育:理论基础及应用前景
时间:14:00-16:00
地点:22幢外国语学院一楼连廊会议室
主讲人:尹莉,清华大学外文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语言认知、读写发展与教育、教师教育。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汉语阅读障碍高危儿童早期鉴别新视角-内隐文字知识与形音匹配学习能力”、“汉语幼儿图画与文字的区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阅读成分模型在汉语单语儿童中的检验研究〞,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基于成长型思维的早期阅读干预”、“视动整合能力在汉语早期写作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等多项课题。担任亚洲读写研究会董事会成员 (Association for Reading and Writing in Asia),SSCI期刊Reading and Writing副主编。
语言与社会、文化
时间:14:30
地点:外国语学院22-504
主讲人:张黎,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语言大学商务汉语研究所所长,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商务汉语及其教学,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市场营销管理。出版个人与合作专著、教材、工具书20余部,发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企业管理论文50多篇,社会、经济评论40余篇。讲座从语言的内涵和功能概念出发,结合大量实例分析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内容包括:一、语言是什么;二、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四、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4月21日(周五)
日语口译实践及MTI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14:00-16:00
地点:腾讯会议881 577 384
主讲人:李国栋,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陕西省翻译协会中日交流中心主任,日中翻译文化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医学外语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担任日语口译、同声传译教学,曾在国家部委从事外事工作,多次承担省市领导外事翻译任务,具有丰富的口译教学及实践经验。
结合典型口译案例,分析口译的难点及注意事项,强调跟读和视译在口译练习中的作用,提出行之有效的口译训练方法及技巧,对口译教学、口译实践及日语学习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讲座还将对考研及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提供备考建议。
编校三人谈
时间:18:00-21:00
地点:25幢102
主讲人:徐立望,研究员,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省历史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史、浙江区域史、海外移民史。出版专著《嘉道之际扬州常州区域文化研究》《青田旅欧侨民与民国社会》,主编《永嘉学派丛书》《青田民国华侨档案》《李辅燿日记》等,译著《中国的精英与政治变迁:20世纪早期的浙江》,发表论文多篇;胡文亮,博士,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史》编辑部副编审。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出版专著《梁希与中国近现代林业发展研究》,译著《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发表论文多篇;史慧敏,教育学硕士,商务印书馆资深编辑。责编的图书近百种,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山西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社科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发表论文多篇。
“地方立法论坛”第十一讲:地方差异性立法及其限定
时间:19:00-21:00
地点:26幢208
主讲人:章剑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担任省人大、省政府等咨询专家,202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律顾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多项,撰写、编著《现代行政法总论》《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行政法判例选》等代表作,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编辑:姜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