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浙师大举办“委员面对面”第一期活动

作者:来源:组织部、统战部发布时间:2023-06-29

近日,浙师大“委员面对面”开幕暨第一期活动在正阳楼2号楼会议室举办,本次活动以“‘两翼理论’指导下的科普与教育双向奔赴”为主题,浙江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主办,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承办。浙师大党委副书记邵国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校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人才办主任吕迎春主持开幕式。


邵国平指出,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委员面对面”活动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五一口号”精神的传承。各级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化履职效能,发挥智力优势,体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担当与作为。“委员面对面”是浙师大对省政协“委员会客厅”工作的延伸,旨在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引领思想、凝聚共识,共画同心圆、共建履职新平台。邵国平提出,要从三个方面推动活动质量提升,形成具有浙师辨识度的统战工作品牌:一是要加强思想引领,进一步提升“委员面对面”的共识凝聚力;二是要明晰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政协委员的履职效能度;三是要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提升“委员面对面”活动的品牌效应。


浙江省政协委员、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盛,金华市政协委员、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马远军,金华市政协委员、教育学院副教授张燕军,西湖大学终身教授、省量子材料实验室主任何睿华等四位嘉宾参加活动并作主旨发言。


李盛围绕“中小学生有了科学教育,是否还需要科学普及”作主旨发言。他认为,科学普及应面向全社会持续开展,要走入乡村、走入工厂、走入生活,从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而科学教育则是以青少年为主体,通过科教创新发展,培养具有科学家特质和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马远军围绕“科学普及如何支撑科技创新”作主旨发言。他指出,科普活动应该像教育一样有序进行,要遵循科学规律,要在中小学“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工作。马远军结合自身在科普教育方面的长期探索,强调要把科普资源变为创新资源,使科普教育为科技创新储备人才,从根本上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张燕军围绕“高校在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中如何起到引领作用”作主旨发言。他认为,高校可以通过整合人财物优势,引领由各级各类学校、政府、社会系统参与的科教共同体,并搭乘“一带一路”倡议、教育开放等国家战略“东风”,整合国际资源,为广大青少年和民众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并在实证科教研究基础上,依需为社会、政府提供优质服务,培养出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并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发展。


何睿华围绕“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如何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主旨发言。他以美国为例介绍了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普工作开展情况,并指出,国外科普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和造就科学家,而是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青少年感受到科学的无穷乐趣,唤起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塑造他们的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广大公众对科技及其对日常生活影响的认识,并激发他们支持或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听见的会忘记,见到的易记住,做过的方理解”,他强调科普教育中的互动性,倡导设立多学科综合竞赛,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能够参加真正的科学研究。


现场还针对每一个主旨发言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场观众就科技创新课题的选题以及如何将课题成果转化为科普内容、如何设计乡村科普等方面进行提问,嘉宾们一一热心解答。





活动开始前,现场还进行了穿越机飞行表演、三P机航模表演、低温超导磁悬浮演示和液氮冰淇凌制作等科普展示。


浙江省政协委员代表、金华市政协委员代表、浙江省科普研究院相关人员、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本次活动。


编辑:姜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