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艺术学院刘健副教授做客《乐动中国》 盼千年古乐焕新“声”

作者:来源: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23-10-27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青年作曲家刘健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节目组邀请,作为“创新嘉宾”参加了《冀中笙管乐》专题节目录制,与央视主持人苏扬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助理研究员饶曦进行对谈。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三十个县市的汉族鼓吹乐品种,汉族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笙等和奏,故又称“笙管乐”。2006年,冀中笙管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节目现场。图片来源 艺术学院


节目中,刘健分享了如何结缘冀中笙管乐、如何启发创作,以及对中国古老民间音乐的期待等内容。刘健认为,爵士乐与探戈等当下广为流传的音乐形式,原来都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民间音乐。现在的冀中笙管乐等中国本土民间音乐,也许就是几十年前的“探戈”或“爵士乐”,有待发掘与改造。


音乐只是切口,文化才是落点。为了让书写在古谱里的音符活起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刘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投身于冀中笙管乐的研究与普及工作。她曾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1月,跟随京津冀学者音乐类非遗联合考察团队到河北雄安新区采风,2019年11月在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音乐厅举办了《冀中乡韵的当代回响——2019刘健作品音乐会暨研讨会》。该场音乐会的六首原创艺术作品均采用冀中音乐素材创作,全场首演。混合室内乐《半个放驴伪爵士》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采用了河北吹歌“放驴”素材,配以西方爵士和声与摇摆节奏,探索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与西方艺术音乐、当代流行音乐结合的可能。


节目组还邀请到河北雄县韩庄的冀中笙管乐传承人解秋路和他的搭档徐纪新、邢伯涛、解新雨,现场共同演奏了冀中笙管乐套曲《普庵咒》的《四季》片段。节目最后播放了刘健的作品《半个放驴伪爵士》片段。


《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联合推出,以时间为序细致梳理二十件中国传统乐器及乐种的历史发展与文化阐释,以乐动人,以文化人,让受众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深化对中华文化根脉的体认。


编辑: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