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浙师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 共话教育发展新使命

作者: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5-03-07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浙江师范大学广大干部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看收听大会实况,密切关注全国两会动态。立德树人、创新人才、乡村教育、教师队伍、家校合作、青年就业……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干部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指出,今年的两会是“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奏响团结强音,激扬奋进力量,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奋斗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浙江师范大学始终聚焦“国之大者”,围绕省委“132”总体部署,切实扛起“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政治使命。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服务卓越人才培养;进一步强化时代担当,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支撑度和贡献度。


浙师大校长邱利民表示,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必将凝聚起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发展谋划之年,也是我校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争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时不我待,唯有奋进。我校将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凝心聚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助力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建设、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多浙师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系统性变革’,对此,高校必须加快‘数智化’实现教育生态重塑,方能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质人才”。”教务处处长陈敏表示,学校一要重构数字化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工具深度融入教学场景,培养复合型数字素养。二要打造“思政+专业”智慧课堂,利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增强课程感染力。三要建设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推动校企共建数字实验室、定向培养紧缺人才,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当前我们要推进体育与数字技术深入融合,进而打造体育消费新空间、培育体育科技新产品和引导体育消费新理念来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何晓龙说道,“报告也指出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全民健身工作要不断推进按人口要素统筹体育资源布局和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衡普惠的共享机制。报告还提到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我们要在新起点上深化体育数字化改革,加快体育数字治理平台迭代升级,完善数据治理体系,让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为体育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洋溢着务实奋进,令人倍感振奋、充满信心。”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项伟表示,报告指出,要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外语学院将以“六干”作风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有外语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加速“外语+”人才培养和AI赋能外语教育改革,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和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擘画了美好未来,也为数学等基础学科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杨敏波指出,当前正值数学学科建设关键时期,学院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夯实学科基础、优化学科布局、挖掘学科潜力,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创新需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研究,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研究方向,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努力产出更多一流科研成果,努力实现登峰学科建设各项目标。


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郦炬表示,学院聚焦“AI赋能教育”,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化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完善教材和课程体系,加强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二是以人工智能新技术为引擎,推动“三链”融合,拓展高等教育覆盖面,打造“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将人工智能融入“大中小一体融通育人+科教融汇聚能+产教研学融合赋能”这一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深度契合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战略,彰显新时代工科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2024年的成绩令人振奋,2025年的目标任务催人奋进。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周军强表示,学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抓住大能级平台建设机遇,稳步推进产业大科学装置的进程;抓好大规模设备更新的东风,切实推进实验教学的课程更新和设备更新;抓住制造业技术升级改造的需求,切实做好理工人才“产教融合”培养大文章;抓住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新要求,搭建大中小学幼学生科学素养协同提升的长链条。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恒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重要结合点,我们深感使命在心、重任在肩,定当以‘躬耕不辍’的实干精神,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积极担当作为,坚持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循环促进,聚焦生物制造、生态治理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未来面向生产,提高科技转化效能,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更多浙师智慧与生科力量。”


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指出,2025年政府报告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要求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步伐。这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来说,使命光荣,责任巨大。面对时代需求,中国的大学,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教育与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并以此来改造我们的学习、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各领域的机制、路径、方式与方法,用务实高效的教育行动服务国家综合事业发展。


“两会的胜利召开,让我满怀动力。作为教育政策的受益者,我感到幸福。”人文学院本科生杨蕾表示,过去一年,教育领域暖意融融,“双减” 让学生从繁重课业中解脱,有更多时间探索兴趣;奖助学金的提标扩面,照亮了无数家庭困难学子的求学路。“身为师范生,我很荣幸自己未来能够站上三尺讲台,将这份温暖化为知识的力量传递给更多学生,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我将不忘初心,主动在‘AI’时代创新求变,怀揣着这份对教育的‘爱’继续前行。”


作为浙师大第27届支教团准成员,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地理环境与科学学院本科生王祎祥很是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正是我们支教的行动指南。在即将开启的支教生活中,我们将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设计心理课程,做好对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工作,提前通过‘云端备课会’与广西龙州学校对接需求,根据当地学生的基础情况‘因材施教’设计教案,同时巧用‘浙师AI助手’归纳学生学习档案,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争取早日成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一员。”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