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教育强国建设——数智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浙师大举办

作者:张文潇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5-06-21

620日—23日,教育强国建设——数智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2025联盟第五届年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办。会议由全国师范类院校教育资源共建联盟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20余所师范院校的校领导,以及50余所院校的教务处、发规处、教师教育学院等相关负责人、相关领域专业教师、期刊媒体代表等18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金佳怡 摄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全国师范类院校教育资源共建联盟秘书长龚东卫、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赵典出席621日上午举办的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浙师大副校长李盛主持。

 

蒋云良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知识生产、教育教学形态,推动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普惠化方向迈进。近年来,浙师大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课程—教材—平台—生态”四位一体建设,构建人机协同的教学课程体系,打造“教、学、研、管、评”一体化的未来学校,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加强全国各师范院校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协同合作,共同探索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推动师范类院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致辞。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金佳怡 摄


龚东卫指出,联盟自2021年创立至今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了万人级专家库(含教育部认证专家、教指委委员等),构建专业分会协作机制,有效支撑成员院校在办学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他强调,联盟已从单一认证交流平台升级为全方位资源共享枢纽,重点推进三大核心任务:深化资源共建,打通学生实习就业、国家规划教材开发、产教融合等协作通道;强化数智赋能,研讨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优化服务机制,专家委员会深度介入院校重大发展项目论证。面向未来,龚东卫提出四点倡议:坚守教育公益属性,推动实质性资源共享;拓展合作维度至人才引育、国际项目等领域;强化成员单位责任担当,主动参与联盟事务;构建“互促共进、彼此成就”的发展共同体。他特别感谢浙江师范大学对年会筹备的鼎力支持,呼吁全体成员携手打造“在业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团体”。


全国师范类院校教育资源共建联盟秘书龚东卫致辞。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金佳怡 摄


赵典表示,数智化不仅是一种技术赋能,更是一种全方位的生态重构,为破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内涵式跃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近日,在浙江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成立了浙江省高等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联盟,部署了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提质行动,全省要积极建设“四个未来,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交叉、数字赋能和国际交流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未来,我们还将加强资源建设、深化教学变革、赋能教师发展、强化联盟协同等,推动师范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赵典讲话。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吴昊栩 摄


会上,联盟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邯郸学院党委书记姜瑞林,联盟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淮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阮爱民,联盟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怀化学院校长董正宇,联盟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边宏广分别宣读联盟新修正章程、新增联盟指导委员会名单、联盟新增副秘书长名单、推荐通过联盟新增高校名单。

 

联盟常务副秘书长丁连生作2024年联盟工作报告及2025年展望。联盟副秘书长任亮宣读成立联盟顾问委员会及下设服务中心,联盟副秘书长李阳宣读联盟顾问委员会服务中心政策纲要。


主旨报告环节,四川师范大学原校长汪明义、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盛分别作题为《教育强国背景下,对地方师范院校发展战略的思考》《聚焦“四能四师”,大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的主旨报告。


汪明义、李盛作主旨报告。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吴昊栩 摄


汪明义从大学起源、大学战略规划制定的基本认识切入,对地方师范院校战略地位及现实处境进行分析。他指出,地方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师资供给的“主力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器”、教育政策创新的“试验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响应者”以及教师教育体系优化的“关键支点”。面对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地方师范院校亟需转型发展,建设新质师范大学。因此,地方师范院校战略规划要在大学文化塑造、办学理念确立、管理制度创新、办学模式变革、评价机制革命、服务贡献彰显等重点领域不断发力,构建“24356”办学治校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体系,实现大学作为“社会轴心机构”的战略价值。


李盛表示,近年来,浙师大持续深化教师教育理念认识,把准立德树人新方略、教师教育新方位、教育发展新方向,取得较多新突破。在教师教育工作举措方面,浙师大构建了理论研究、课程教学、德育实践全要素的学科德育能力培养体系,智慧课程、智慧环境、数智管理全方位的智慧教育能力培养体系,融通一二三课堂、职前职后全过程的创新教育能力培养体系,以及展现“共建、共享、共进”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育能力培养体系,着力培育弘道之师、智慧之师、创新之师、共富之师。未来,浙师大将坚持“问题导向、交叉融合、特色发展、开放合作”原则,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卓越教师和创新人才,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提供浙江方案。


会议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吴昊栩 摄


会议还设置了三个平行论坛,与会领导、专家分别聚焦教育强国建设高校高质量发展、数智赋能教育教学发展、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14所高校作了主题报告和经验分享。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