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张丽丽)“当这个六月开始进入我们的话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饮食,我们的衣着,我们要离开了。要吃那顿名叫离别的饭,要做那些名叫留念的事。”夜晚,小叶还在写日志。六月以来她的博客中写满了这样感伤的文字,同时,约朋友到校园的各个地方拍照留念、到校园BBS“毕业情怀”版块留言、在宣传栏贴几张广告毕业甩卖、饭馆里聚餐、签毕业纪念册以及等等和毕业有关的事情都排到了小叶的日程中,因为不久以后,她就要和所有大四的学生一样踏出大学校园,告别母校,告别自己的学生时代。
他们,要毕业了。
我的青春,拿什么纪念你
5月26日晚8点半,阿西剧社毕业演出《阡陌》的最后一场谢幕了,这帮属于话剧的阿西小虫们站在舞台上一边哭一边和观众们道别。苏杭拿到话筒时已经忍不住哽咽了:“阿西因为有你们才精彩!我爱你们!”这时台下的同学也沙哑着声音说:“我也爱你们!”

30年来阿西给了师大人很多的惊喜和感动,每一年的毕业演出观众们总是等到了最后还是不舍得起身离去,因为演员的谢幕、相拥而泣几乎成了话剧中最高潮的部分。“青春散场,不散的是阿西的精神。”一个网名为vivian1230 的同学在BBS上这样感慨道。

同样选择在舞台上说再见的还有音乐学院03届的同学,他们的毕业演出美丽而伤感,当音乐学031班的同学们在舞台上摆出和身后毕业照一样的造型时台下禁不住一阵热烈的掌声。拥抱,又是谢幕时最催人泪下的动作。

美术学院大四的学生仿佛消失了很久,一直到6月10日学院里才开始热闹起来,他们在大厅内小心摆放自己辛苦完成的毕业创作。
美术学设计班的薛陆培完成的作品是一件FLASH动画——《突来的生日》,讲述的是同寝室同学帮自己过生日的小故事。故事取材于生活,同学们看到这件作品时都觉得很真实,其中包括在寝室中同学一起开“卧谈会”,以及一个人在画室里画画的场景。“四年的回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这样凌乱的画室,会有铅笔摩擦纸张‘沙沙’的声音和淡淡松节油的味道。”小陈的评价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留恋。
毕业了,把知识和阳光传递下去
“阳光助学基金”成立于2003年,由原数理学院党总支、99级学生党支部发起、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设立了“阳光助学基金”,参与“阳光助学基金”每位资助者每年12月底拿出1%左右的年收入,连续5年为该基金捐款,用于资助那些特困生。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00多位贫困学生接受该基金的资助。
五月,第5期“阳光助学”签约活动又开始了,数理信息学院03党支部的藏玲娜同学就是倡议的响应者之一,而比较特殊的是她自己就是曾经接受“阳光助学基金”的资助而现在又要把这一束阳光往下传递的人。
“我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所以当我有这个机会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也会豪不吝啬的伸出援手。”
同时,师大图书馆也推出了“毕业生赠书”的活动,许多大四的学生都将自己的书捐给图书馆令学弟学妹共享,让知识一直传递下去。
“我基本用不到了,5毛钱一斤卖掉太可惜了,放在图书馆可以发挥书的价值。”工商学院国贸专业031班的刘婷考上了研究生,手头有一些基本没用过的法学类考研书目。她将18本法学类的书捐赠给图书馆。
“我们将根据捐书者的意愿,做开架书借阅、放在图书馆门厅做图书漂流或者捐给农村建阅览室,达到传阅的目的。”校图书馆的金明生老师介绍了几种捐赠图书的用途。
跨出校门,是终点还是起点?
人文学院沈同学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在临近毕业的这段时间里,他有点迷茫。推迟毕业?继续学习考研?还是随便找份工先做着?毕业对于他来说就像回到了原点。

“没有看更多的书,没有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没有学习更多实用的技能等,这就是我在大学中遗憾的事情。”他觉得如果再给他四年他会更珍惜拥有的时光,当然这些是不可能的了。
关于现实和梦想,同样是来自人文学院的阿丹说很少有人能从事自己一直梦想的事业的,现在考虑的现实方面的因素比较多了,比如说工资之类的。毕业了,人生走向另一个起点,社会不比学校,什么都要靠自己,这未来就更是打着大大的问号了。而无论怎样,生活都要在摸索中前行。

“师大,离开你的时候还是舍不得了。看着曾经的稚嫩,看着曾经的天真,看着曾经的成功,看着曾经的失败。四年的生活、学习、工作,就这样在面前展开。许多记忆随之而来。当明天的照相机按下的那个刹那,我想,我们的大学要关上大门了。剩下的日子,依然很长,却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我、这样的你了。收拾好的大学四年,有很多故事在这个包袱里。也许明天的明天,我能一一把它讲述。”小叶完成了日志的最后一段话,合上电脑。明天,她还要去见一些可能今后一辈子再无法见到的同学,和他们作最后一次拥抱。
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
他们,要毕业了。
我的青春,拿什么纪念你
5月26日晚8点半,阿西剧社毕业演出《阡陌》的最后一场谢幕了,这帮属于话剧的阿西小虫们站在舞台上一边哭一边和观众们道别。苏杭拿到话筒时已经忍不住哽咽了:“阿西因为有你们才精彩!我爱你们!”这时台下的同学也沙哑着声音说:“我也爱你们!”

30年来阿西给了师大人很多的惊喜和感动,每一年的毕业演出观众们总是等到了最后还是不舍得起身离去,因为演员的谢幕、相拥而泣几乎成了话剧中最高潮的部分。“青春散场,不散的是阿西的精神。”一个网名为vivian1230 的同学在BBS上这样感慨道。

同样选择在舞台上说再见的还有音乐学院03届的同学,他们的毕业演出美丽而伤感,当音乐学031班的同学们在舞台上摆出和身后毕业照一样的造型时台下禁不住一阵热烈的掌声。拥抱,又是谢幕时最催人泪下的动作。

美术学院大四的学生仿佛消失了很久,一直到6月10日学院里才开始热闹起来,他们在大厅内小心摆放自己辛苦完成的毕业创作。
美术学设计班的薛陆培完成的作品是一件FLASH动画——《突来的生日》,讲述的是同寝室同学帮自己过生日的小故事。故事取材于生活,同学们看到这件作品时都觉得很真实,其中包括在寝室中同学一起开“卧谈会”,以及一个人在画室里画画的场景。“四年的回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这样凌乱的画室,会有铅笔摩擦纸张‘沙沙’的声音和淡淡松节油的味道。”小陈的评价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留恋。
毕业了,把知识和阳光传递下去
“阳光助学基金”成立于2003年,由原数理学院党总支、99级学生党支部发起、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设立了“阳光助学基金”,参与“阳光助学基金”每位资助者每年12月底拿出1%左右的年收入,连续5年为该基金捐款,用于资助那些特困生。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00多位贫困学生接受该基金的资助。
五月,第5期“阳光助学”签约活动又开始了,数理信息学院03党支部的藏玲娜同学就是倡议的响应者之一,而比较特殊的是她自己就是曾经接受“阳光助学基金”的资助而现在又要把这一束阳光往下传递的人。
“我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所以当我有这个机会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也会豪不吝啬的伸出援手。”
同时,师大图书馆也推出了“毕业生赠书”的活动,许多大四的学生都将自己的书捐给图书馆令学弟学妹共享,让知识一直传递下去。
“我基本用不到了,5毛钱一斤卖掉太可惜了,放在图书馆可以发挥书的价值。”工商学院国贸专业031班的刘婷考上了研究生,手头有一些基本没用过的法学类考研书目。她将18本法学类的书捐赠给图书馆。
“我们将根据捐书者的意愿,做开架书借阅、放在图书馆门厅做图书漂流或者捐给农村建阅览室,达到传阅的目的。”校图书馆的金明生老师介绍了几种捐赠图书的用途。
跨出校门,是终点还是起点?
人文学院沈同学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在临近毕业的这段时间里,他有点迷茫。推迟毕业?继续学习考研?还是随便找份工先做着?毕业对于他来说就像回到了原点。

“没有看更多的书,没有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没有学习更多实用的技能等,这就是我在大学中遗憾的事情。”他觉得如果再给他四年他会更珍惜拥有的时光,当然这些是不可能的了。
关于现实和梦想,同样是来自人文学院的阿丹说很少有人能从事自己一直梦想的事业的,现在考虑的现实方面的因素比较多了,比如说工资之类的。毕业了,人生走向另一个起点,社会不比学校,什么都要靠自己,这未来就更是打着大大的问号了。而无论怎样,生活都要在摸索中前行。

“师大,离开你的时候还是舍不得了。看着曾经的稚嫩,看着曾经的天真,看着曾经的成功,看着曾经的失败。四年的生活、学习、工作,就这样在面前展开。许多记忆随之而来。当明天的照相机按下的那个刹那,我想,我们的大学要关上大门了。剩下的日子,依然很长,却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我、这样的你了。收拾好的大学四年,有很多故事在这个包袱里。也许明天的明天,我能一一把它讲述。”小叶完成了日志的最后一段话,合上电脑。明天,她还要去见一些可能今后一辈子再无法见到的同学,和他们作最后一次拥抱。
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
编辑: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