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2025“有机过程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第18届过程哲学(建设性后现代)暑期高级研讨班在浙师大开幕

作者: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7-02

7月2日上午,2025“有机过程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18届过程哲学(建设性后现代)暑期高级研讨班开幕式在浙江师范大学正阳中心3号楼102室举行。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美国著名过程哲学家、美国里昂大学前代理校长保罗·库斯托迪奥·布伯,美国印第安纳州戈申学院机构研究与评估主任贾斯汀·海因策克尔,韩国生态文明研究院主任韩允祯,韩国“绿色韩国”项目负责人金永竣韩国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员朴晶恩,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郭海鹏,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怀特海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广州南方学院博雅学院“银发教授”杨富斌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丽,浙江义乌干部学院、金华市委党校副校长席祎静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高校代表和学者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图片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建珍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情况。她指出,本次研讨会在具有深厚“万年上山”、“千年文脉”历史底蕴的金华举行,聚焦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智慧的对话,旨在系统梳理两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并探索构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实践路径。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在交流与探讨中碰撞出思维火花,共同推动过程思维、传统文化智慧与生态文明的创造性融合


保罗·库斯托迪奥·布伯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此次会议。他指出,有机过程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如同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三者紧密结合是应对全球危机、构建强大稳定可持续未来的关键路径。期待各参会人员共同努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一同探讨中西方过程哲学的见解,推动人类生态文明的实现。


樊美筠2025“有机过程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18届过程哲学(建设性后现代)暑期高级研讨班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中国传统哲学需要过程哲学的当代表达以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而过程哲学也需要东方智慧的滋养,以生命厚度扩展其文化深度。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与过程哲学的结合并非偶然,它们在精神内核上高度共鸣、彼此需要。希望各位在接下来的学习与探索中,在过程哲学和中国智慧的高维碰撞中激发出思想的火花,生成一幅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蓝图。


会前合影。图片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会前,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会见了美国著名过程哲学家、美国里昂大学前代理校长保罗·库斯托迪奥·布伯、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并就学校间的合作与发展进行交流。


本次研讨会为期8天,由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研究基地主办,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怀特海研究中心协办。会议以“有机过程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为主题分为“有机过程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过程哲学(建设性后现代)暑期高级研讨班、青年论坛等环节。本次研讨会立足全球视野,深入探讨有机过程哲学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理论共鸣与互鉴,系统梳理二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启示与当代价值,并探索其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的实践路径,旨在通过中西思想的创造性融合,共同推动生态文明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发展。


编辑:张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