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浙江师范大学召开2025年教学学工联席会议,会议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新局,教学学工共育英才”。校党委副书记吕迎春、副校长李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2025年教学学工联席会议。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史浩源 涂语恬 蒋祉希 摄
吕迎春表示,在当下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英才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而教学学工作为浙师的一体两面,要努力让浙师真正成为读书的好地方。同时要打通招生就业、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感,形成招生适配社会需求、培养支撑就业市场的良性循环。她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要以价值引领锚定育人方向,将强使命感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用战略视野布局培养体系,打破学科壁垒,迎接国家战略和国际潮流;通过场景创新拓宽育人渠道,聚焦思维培养,打造创新平台;以守正创新激活培养效能,让“智能化”赋能精准育人。
李盛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学校教学学工工作要着力以下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人工智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师范专业建设改革,增强学校学科竞争力。二是坚持推进项目制教学,协同产研教融合发展,重塑专业培养模式。三是坚持培养拔尖人才,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培育教学成果奖。四是坚持做好教育工作的中长期规划,以清晰、科学的谋划注重专业和社会需求的衔接。五是坚持推进教学学工工作融合,协同联动,精心育人。
学工部、教务处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分管教学副院长参与本次会议。教务处负责人作题为《数智赋能个性化、精准化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的发言,学工部负责人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三关”协同贯通的思考与建议》的发言。会议与会人员还就“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新局下,推动教学学工共育英才”的主题开展讨论和交流。
本次联席会议明确了学校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和转型目标,对接下来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深造推进及就业指导等工作做出指示,并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为抓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提高。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