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浙师大全面构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 党委书记蒋云良开讲新生AI通识第一课

作者:来源:教务处、计算机学院发布时间:2025-10-17

10月16日,学校党委书记蒋云良教授为2025级新生讲授了一堂内容丰富、立意高远的《人工智能与时代使命》人工智能通识课,正式拉开了学校面向全体新生系统化、规模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序幕。


本次授课以2024年科学界重磅事件为切入,内容系统全面,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内涵与时代意义”“人工智能浪潮与中国机遇”“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大模型时代与中国方案”“人工智能的挑战与治理”“青年担当做AI时代的建设者”以及“科技强国 思想铸魂”等关键模块。


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为学生上《人工智能与时代使命》人工智能通识课。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李俊驰 摄


其中,蒋云良结合了2025年第25号文件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阐述党对AI领域的指导;按照时间线梳理了国内外大模型发布情况,称我国大模型现状为“百模大战”;而后,灵活地应用了各项软件生动的展示了AI软件问题响应、视频生成、画面制作、声音克隆等功能,以商汤科技创始人离世后用AI视频开展年会为例,讲授AI的灵活用途;同时,蒋云良也提醒人工智能会出现数据和隐私安全隐患、法律与责任归属不明确等问题,希望在座新生们要肩负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担任创新生力军、跨界融合者等角色,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为学生上《人工智能与时代使命》人工智能通识课。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李俊驰 摄



蒋云良不仅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概念与发展脉络,更着重阐述了在国家战略层面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以及当代青年在智能时代应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引导新生从入学伊始便树立起投身科技强国建设的远大志向。


浙江师范大学经过精心设计与规划,在2025年秋季学期面向全体2025级新生全面推出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该体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分为“基础系列”和“拓展系列”两大板块,旨在满足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基础系列课程注重普及AI核心知识与基本素养,包括校本自主建设的线上课程《人工智能导论》,帮助学生构建对AI领域的整体认知;《人工智能通识与实践应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引进了优质课程资源《动手学AI:人工智能通识与实践》线上课,突出实践操作性。此外,针对师范生的培养特点,专门开设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线上线下混合课,赋能未来教育工作者。


拓展系列课程则侧重于AI技术在具体领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课程包括《WPS智能办公》,聚焦AI赋能下的现代办公技能;《人工智能基础-Python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赋能编程-C语言程序设计》两门课程,夯实学生的算法与编程基础;《人工智能应用-网站设计》则探索AI在前端开发中的应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特别关注师范生的未来需求,拓展课程中的《人工智能实践应用(师范类)》率先实现了分类教学,针对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类学生的不同知识背景与需求进行了专门设计。


学校此次大规模、系统化地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是响应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号召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智能时代发展、培养具备高水平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关键一步。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推进课程建设的深度与广度,计划吸纳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并进一步将《人工智能导论》等基础课程,细化为面向人文社科、理工科、艺术类等不同大类的版本,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与“跨学科融合”,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与自身专业发展相匹配的AI素养,为成就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