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大厅

一周学术活动【10月20日-10月24日】

作者:来源:科学技术处&人文社会科学处发布时间:2025-10-20

10月20日(周一)

从学术研究到实践落地:阳明学海外传播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

时间:14:00

地点:22幢一楼连廊会议室

主讲人:费周瑛,翻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典籍外译。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中国翻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国际汉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作为副主编在商务印书馆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编著2部。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翻译协会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0月21日(周二)

基于两性离子的合成化学

时间:9:0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资伟伟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2006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期间曾跟随张浩力教授进行仿生超疏水材料的研究;2006-2011年博士就读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导师:马大为研究员)从事生物碱的全合成;2012年-201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F. Dean Toste教授小组开展博士后从事金催化研究。2016年3月,加入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独立工作。近年来在两性离子合成化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身份在 Nat. Synth (2)、JACS (5)、Angew (11)、Chem (1)、Acc. Chem. Res. (1)、Nat. Commun (2) 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曾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等奖项。


均相催化中的电性调控机制

时间:10:0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蓝宇:2003年和2008年在北京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导师吴云东教授),随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K. N. Houk教授)。2012年起在重庆大学担任研究员、教授;2018年入职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特种功能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蓝宇教授长期从事理论计算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工作。围绕机制导向精准合成,蓝宇教授以通讯作者在化学相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以第一作者撰写中英文专著三部。论文累计被引超1.6万次,2022年起持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蓝宇教授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资助10余项。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新人奖(2015)/青年奖(2023)、第十四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2019)等。担任中国化学会磷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0月22日(周三)

过渡金属催化的氮气转化反应

时间:9:30

地点:15幢318会议室

主讲人:王从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领军人才。2000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导师:席振峰院士);2005-2010年在北京大学席振峰院士和德国明斯特大学Frank Glorius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导;2015年任国科大岗位教授;202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锰族金属有机催化、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固定。曾获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中国均相催化青年奖、中国化学会“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锰元素代言人、国科大“李佩优秀教师奖”、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等荣誉,现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执行主编和Green Synthesis & Catalysis副主编。


10月24日(周五)

可见光驱动新物质创制:从小分子精准合成到高分子材料改性

时间:13:3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宣俊,2009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肖文精教授;2015-2017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于明斯特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Armido Studer教授。2017年入职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化学系副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院长。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功能有机分子绿色合成与结构修饰。围绕有机光化学合成、活泼中间体(自由基、卡宾、乃春)捕捉与应用、不对称催化等方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CS Chem.; Adv. Funct. Mater.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1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高校杰青、安徽省科技厅面上等项目。获德国洪堡学者、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ChemComm先锋科学家等奖励。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安徽省“青年皖江学者”、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等。担任《Chin. Chem. Lett.》编委、《有机化学》青年编委。


Liberate Glycosylation from Protecting Groups

时间:16:3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钮大文,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领军人才。2006年在东南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13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加入四川大学,2025年加入北京大学。从事糖类合成与功能研究,为克服糖类合成中长期面临的选择性控制难题建立了系列方案,实现了对复杂生物分子直接无保护基糖基化,开发了可用于蛋白质直接选择性糖基化的化学方法。迄今在Science, Nature, Nature Chem., Nature Catal., Nature Synth., JACS, Angew., Acc. Chem. Re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2019)等资助,并获得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24),惠永正糖科学奖(2023),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21),中国化学会糖化学青年学者奖(2023)等多个学术奖励。


电化学多肽修饰与药物发现

时间:14:3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阮志雄,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化学系主任。2017年博士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有机化学家Lutz Ackermann教授。同年以“南山学者”骨干人才加入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聚焦有机电合成方法学与药物发现领域,开发了有机硒杂环化合物的电化学精准合成与多肽位点精准修饰新方法,成功构建活性分子库,发现了抗肿瘤、抗感染等先导化合物。先后以通讯/第一作者在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J. Med. Chem., Sci. China Chem.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近50篇,多篇论文被评为热点文章和封面文章及ESI高被引论文。参与撰写国外专著2章节,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重点专项、广州市科技计划等项目10余项。获广东省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三等奖。现任《药学学报》中、英文两刊青年编委及中国康复医学会药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化学学会人工智能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药物手性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个专委会委员。


廉价金属催化环化反应

时间:15:3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田旭,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导师:陈应春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化学研究所(导师:Paolo Melchiorre教授),2014-2016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Lutz Ackermann教授;洪堡学者),2016年月回广州医科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合成及过渡金属催化领域研究,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应邀撰写《TARGETS IN HETEROCYCLIC SYSTEMS》等学术专著1个章节。曾获得2013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中国驻西班牙总领事馆);2015-2016年度德国洪堡科研奖学金;2017年度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018年“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


编辑:武艳